新型液气缓冲器的试验与动态仿真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缓冲器简介 | 第10-12页 |
1.2 缓冲器的性能要求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水平和发展趋势 | 第13-16页 |
1.4 课题简介 | 第16-17页 |
2 新型液气缓冲器及其试验 | 第17-24页 |
2.1 液气缓冲器的结构特点 | 第17页 |
2.2 液气缓冲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7-18页 |
2.3 静态试验 | 第18-20页 |
2.4 动态试验 | 第20-24页 |
2.4.1 试验目的 | 第20页 |
2.4.2 试验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4.3 试验结果 | 第21-24页 |
3 液气缓冲器的有限元分析 | 第24-29页 |
3.1 流固耦合问题 | 第24-25页 |
3.2 ADINA简介 | 第25页 |
3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5-27页 |
3.4 有限元分析中遇到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4 液气缓冲器的数值仿真 | 第29-41页 |
4.1 液气缓冲器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29页 |
4.2 活塞杆受力分析 | 第29-31页 |
4.3 节流阀受力分析 | 第31-33页 |
4.4 液气缓冲器流量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4.1 节流阀关闭时 | 第33页 |
4.4.2 节流阀打开时 | 第33-34页 |
4.4.3 流量连续性方程 | 第34页 |
4.5 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及数值实现方式 | 第34-36页 |
4.6 落锤试验仿真结果 | 第36-41页 |
4.6.1 仿真结果对比 | 第36-39页 |
4.6.2 其他性能仿真曲线 | 第39-41页 |
5 利用仿真程序进行深入研究 | 第41-55页 |
5.1 缓冲器的回弹性能 | 第41-43页 |
5.1.1 回弹曲线 | 第41-42页 |
5.1.2 其他仿真曲线 | 第42-43页 |
5.2 缓冲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| 第43-48页 |
5.2.1 冲击物体质量对该缓冲器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5.2.2 冲击速度对该缓冲器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5.2.3 冲击动力对该缓冲器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5.2.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5.3 结构参数对缓冲器性能的影响 | 第48-55页 |
5.3.1 节流孔直径大小 | 第48-50页 |
5.3.2 弹簧刚度 | 第50-52页 |
5.3.3 气体初压力 | 第52-54页 |
5.3.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6 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 | 第55-62页 |
6.1 软件开发概述 | 第55-58页 |
6.1.1 开发环境 | 第55页 |
6.1.2 开发软件 | 第55-56页 |
6.1.3 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| 第56页 |
6.1.4 主程序计算步骤与框图 | 第56-58页 |
6.2 软件应用与实例 | 第58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附录A 新型液气缓冲器产品外形图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