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6页 |
实验研究部分 | 第16-21页 |
第一部分 SS小鼠模型的建立 | 第16-21页 |
一、一般材料 | 第16页 |
(一) 动物 | 第16页 |
(二) 实验仪器 | 第16页 |
(三) 主要试剂 | 第16页 |
二、实验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一) 抗原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(二) 抗原的注射方法 | 第17页 |
(三) 光镜病理切片制作、观察及评价 | 第17页 |
三、结果 | 第17-18页 |
(一) BALB/c小鼠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 | 第17-18页 |
(二) 小鼠不同时期的组织切片图示 | 第18页 |
四、讨论 | 第18-21页 |
(一) SS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 | 第18-20页 |
(二) SS小鼠模型的评价 | 第20-21页 |
实验研究 | 第21-31页 |
第二部分 药物对SS小鼠唾液流率、病理及下颌腺AQP_5的影响 | 第21-31页 |
一、一般材料 | 第21页 |
(一) 动物 | 第21页 |
(二)药物 | 第21页 |
(三)主要试剂 | 第21页 |
(四)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1页 |
二、实验与统计方法 | 第21-23页 |
(一) 造模方法 | 第21页 |
(二) 实验分组 | 第21-22页 |
(三) 皮毛的观察方法 | 第22页 |
(四) 饮水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(五) 体重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(六) 唾液流率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(七) 病理学观察及评价 | 第22页 |
(八) 免疫组化SP法检测AQP5定位表达 | 第22页 |
(九) 数据处理及统计 | 第22-23页 |
三、结果 | 第23-26页 |
(一) 毛皮的观察 | 第23页 |
(二) 饮水量的变化 | 第23页 |
(三) 体重变化 | 第23-24页 |
(四) 唾液流率变化 | 第24-25页 |
(五) 病理观察 | 第25页 |
(六) 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 | 第25-26页 |
四、讨论 | 第26-31页 |
(一) 体重、饮水量、唾液流率变化分析 | 第26-27页 |
(二) 病理结果分析 | 第27页 |
(三) AQP_5蛋白检测的意义与结果分析 | 第27-31页 |
理论探讨 | 第31-54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| 第31-33页 |
(一) 外分泌腺损伤机制的认识 | 第31-33页 |
(二) 外分泌腺体功能障碍的认识 | 第33页 |
二、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| 第33-41页 |
(一)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33-36页 |
(二)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治疗进展 | 第36-41页 |
三、清燥布津法立法依据及组方原则 | 第41-51页 |
(一) 立法依据 | 第41-50页 |
(二) 组方原则 | 第50-51页 |
四、清燥布津合剂方药组成及分析 | 第51-52页 |
五、清燥布津法疗效机制分析 | 第52-54页 |
(一)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| 第52页 |
(二) 促进AQP_5在下颌腺的表达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