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人的行为相适应的兰州黄河侧岸步行区空间研究
1.绪论 | 第1-22页 |
·研究角度的选择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对象概念定义 | 第11-12页 |
·滨河步行区 | 第11页 |
·空间 | 第11页 |
·行为 | 第11-12页 |
·理论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关于心理-行为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关于滨河步行区的设计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| 第14-21页 |
·两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21页 |
·论文研究框架 | 第21-22页 |
2.相关理论支持 | 第22-3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2-23页 |
·城市设计 | 第22页 |
·环境心理学 | 第22页 |
·环境行为学 | 第22页 |
·社会心理学 | 第22-23页 |
·闲暇社会学 | 第23页 |
·人的行为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行为层次 | 第23页 |
·行为集合 | 第23-24页 |
·行为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年龄人群活动行为特征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空间属性 | 第26-29页 |
·空间认知的性质 | 第26页 |
·空间认知的过程 | 第26-27页 |
·认知地图 | 第27-29页 |
·空间情境 | 第29页 |
·行为与空间 | 第29-34页 |
·距离 | 第29-30页 |
·方向 | 第30-31页 |
·领域与私密性 | 第31页 |
·边界效应 | 第31-32页 |
·场所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地域空间 | 第33页 |
·人文精神 | 第33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3.兰州黄河沿岸步行区人群活动调查 | 第35-47页 |
·兰州城市发展概况 | 第35-36页 |
·概况介绍 | 第35-36页 |
·概况小结 | 第36页 |
·回顾兰州黄河岸线步行区改造前的环境及使用状况 | 第36-38页 |
·行为调查原始纪录摘要 | 第38-40页 |
·行为记注(一) | 第38-39页 |
·行为记注(二) | 第39-40页 |
·行为记注(三) | 第40页 |
·行为记注(四) | 第40页 |
·行为痕迹纪录 | 第40-41页 |
·调查访谈 | 第41页 |
·行为种类调查 | 第41-42页 |
·调查问卷 | 第42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7页 |
4.兰州黄河沿岸步行区调研资料分析 | 第47-80页 |
·使用人群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使用者来源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使用者年龄构成与活动特征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景观体系 | 第52-56页 |
·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| 第52-53页 |
·事例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服务设施体系 | 第56-66页 |
·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| 第56-57页 |
·事例分析 | 第57-66页 |
·器械活动设施体系 | 第66-67页 |
·验证问卷系统问题的可靠性 | 第66页 |
·事例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夜景照明 | 第67-68页 |
·城市特色与场所空间特色的体现 | 第68-71页 |
·改造措施意向分析 | 第71-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5.心理行为与环境设计 | 第80-95页 |
·行为活动与环境设计 | 第80-83页 |
·居民休闲活动特点 | 第80-81页 |
·兰州黄河沿岸步行环境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| 第81-83页 |
·心理行为理论研究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·刺激理论与环境设计 | 第83页 |
·交互理论与环境设计 | 第83-84页 |
·认知理论与环境设计 | 第84页 |
·环境心理空间研究结构框架示意图 | 第84-86页 |
·心理行为研究与环境设计分区 | 第86-91页 |
·按不同类型心理需求分区布置示意 | 第86页 |
·按不同类型行为特点分区布置示意 | 第86-88页 |
·感知要素分类说明 | 第88-91页 |
·环境设计中的数据初探 | 第91-94页 |
·意义 | 第91页 |
·实例研究(一) | 第91-93页 |
·实例研究(二) | 第93-94页 |
·小结 | 第94-95页 |
6 结论 | 第95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
图表目录 | 第99-101页 |
附录 | 第101-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