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尼木变质岩形成机制与构造意义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·青藏高原及冈底斯变质岩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6页 |
·完成的工作量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主要成果 | 第17-19页 |
2 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 | 第19-33页 |
·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9-30页 |
·冈底斯-喜马拉雅地区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| 第19-24页 |
·冈底斯-察隅变质带 | 第24-29页 |
·研究区地质背景 | 第29-30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30-33页 |
·石榴角岩 | 第30页 |
·变粒岩 | 第30-33页 |
3 矿物化学特征 | 第33-44页 |
·电子探针测试方法 | 第33-38页 |
·各矿物成分特征 | 第38-42页 |
·石榴子石 | 第38-39页 |
·云母 | 第39-40页 |
·角闪石 | 第40-41页 |
·长石 | 第41-42页 |
·原岩 | 第42页 |
·变质温压条件计算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4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4-52页 |
·元素测试方法 | 第44-47页 |
·尼木变质岩原岩恢复 | 第47-48页 |
·正变质岩主量元素 | 第48-49页 |
·正变质岩稀土、微量元素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5 锆石 U-Pb 年代学特征 | 第52-56页 |
6 岩石成因及构造演化探讨 | 第56-60页 |
7 结论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6页 |
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