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六视图描述研究
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5页 |
1.1 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论文的组织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软件体系结构 | 第15-29页 |
2.1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| 第15页 |
2.2 软件体系结构与框架 | 第15-16页 |
2.3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优势 | 第16页 |
2.4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2.5 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热点 | 第17-19页 |
2.5.1 提供新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| 第18页 |
2.5.2 对软件体系结构的专门知识的整理 | 第18页 |
2.5.3 提供特定领域的体系结构框架 | 第18-19页 |
2.5.4 提供软件体系结构的形式化基础 | 第19页 |
2.5.5 建立评价软件体系结构的方法 | 第19页 |
2.6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| 第19-21页 |
2.6.1 管道—过滤器 | 第20页 |
2.6.2 面向对象组织 | 第20页 |
2.6.3 基于事件的隐式调用 | 第20-21页 |
2.6.4 分层系统 | 第21页 |
2.6.5 其他典型结构 | 第21页 |
2.7 使用形式化方法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| 第21-27页 |
2.7.1 UniCon | 第24页 |
2.7.2 SADL | 第24-25页 |
2.7.3 Rapide | 第25页 |
2.7.4 C2 | 第25-26页 |
2.7.5 ACME | 第26页 |
2.7.6 XYZ/ADL | 第26-27页 |
2.7.7 JB/HMB | 第27页 |
2.8 使用视图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| 第27-28页 |
2.9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统一建模语言UML | 第29-49页 |
3.1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概述 | 第29-34页 |
3.1.1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出现 | 第29-30页 |
3.1.2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内容 | 第30-32页 |
3.1.3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主要特点 | 第32-33页 |
3.1.4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应用领域 | 第33-34页 |
3.2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静态建模机制 | 第34-42页 |
3.2.1 用例图 | 第34-36页 |
3.2.2 类图、对象图和包 | 第36-41页 |
3.2.3 构件图和配置图 | 第41-42页 |
3.3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动态建模机制 | 第42-45页 |
3.3.1 消息 | 第42-43页 |
3.3.2 状态图 | 第43页 |
3.3.3 顺序图 | 第43-44页 |
3.3.4 合作图 | 第44-45页 |
3.3.5 活动图 | 第45页 |
3.3.6 四种图的运用 | 第45页 |
3.4 UML的扩展机制 | 第45-47页 |
3.5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六视图描述 | 第49-63页 |
4.1 用六视图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| 第49-53页 |
4.1.1 功能视图 | 第50页 |
4.1.2 框架视图 | 第50-51页 |
4.1.3 开发视图 | 第51页 |
4.1.4 动态视图 | 第51-52页 |
4.1.5 数据视图 | 第52页 |
4.1.6 物理视图 | 第52-53页 |
4.2 用UML来描述体系结构 | 第53-54页 |
4.3 UML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支持 | 第54页 |
4.4 基于UML的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| 第54-60页 |
4.4.1 功能视图的描述 | 第55-56页 |
4.4.2 框架视图的描述 | 第56-57页 |
4.4.3 开发视图的描述 | 第57-58页 |
4.4.4 动态视图的描述 | 第58页 |
4.4.5 数据视图的描述 | 第58-60页 |
4.4.6 物理视图的描述 | 第60页 |
4.5 六视图的相互关系 | 第60-61页 |
4.6 相关研究及比较 | 第61-62页 |
4.7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基于的UML体系结构六视图实例 | 第63-70页 |
5.1 项目背景 | 第63-64页 |
5.2 功能视图 | 第64-66页 |
5.3 框架视图 | 第66页 |
5.4 开发视图 | 第66-68页 |
5.5 动态视图 | 第68页 |
5.6 数据视图 | 第68页 |
5.7 物理视图 | 第68-69页 |
5.8 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70-71页 |
6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70页 |
6.2 进一步的工作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