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搜查制度基本问题研究--兼论我国搜查制度的完善
第一部分 搜查的一般理论 | 第1-22页 |
一、 搜查的概念 | 第8-14页 |
(一) 关于搜查概念的各种学说及评析 | 第8-10页 |
(二) 关于搜查概念的基本要素剖析 | 第10-14页 |
二、 搜查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三、 搜查权的渊源 | 第15-18页 |
(一) 宪法上的授权 | 第16页 |
(二) 刑事法律上的授权 | 第16-17页 |
(三) 警察法上的授权 | 第17-18页 |
四、 搜查的原则 | 第18-22页 |
(一) 合理性原则 | 第18-20页 |
(二) 合法性原则 | 第20-21页 |
(三) 特定性原则 | 第21-22页 |
第二部分 搜查的程序论 | 第22-34页 |
一、 搜查程序设计的一般理念 | 第22-25页 |
(一) 保障人权 | 第22-23页 |
(二) 体现效益 | 第23页 |
(三) 司法审查 | 第23-25页 |
二、 搜查程序的基本内容 | 第25-30页 |
(一) 搜查程序的启动 | 第25-26页 |
(二) 搜查的运行 | 第26-30页 |
三、 违反法定程序的搜查及其权利救济 | 第30-34页 |
(一) 违法搜查的救济 | 第30-32页 |
(二) 违反法定程序所获证据排除的例外 | 第32-34页 |
第三部分 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完善 | 第34-42页 |
一、 启动搜查程序上的完善 | 第34-36页 |
(一) 明确搜查的理由 | 第34-35页 |
(二) 采取令状主义,对搜查实行司法审查 | 第35-36页 |
二、 搜查实施中的完善 | 第36-39页 |
(一) 限制搜查的时间 | 第36-37页 |
(二) 细化人事搜查的规定 | 第37页 |
(三) 明确规定不同搜查对象的不同条件 | 第37-38页 |
(四) 确立搜查人员为被搜查人承担保密义务 | 第38页 |
(五) 限制搜查次数,禁止重复搜查 | 第38-39页 |
三、 强化、完善搜查监督机制 | 第39-40页 |
四、 确立完善的违法搜查救济制度 | 第40-42页 |
(一) 对非法搜查官员作出实体法上的制裁 | 第40页 |
(二) 完善国家赔偿制度 | 第40-41页 |
(三) 确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