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2 异步电机轴电流产生机理分析 | 第15-34页 |
·交流调速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异步电机的变频驱动系统 | 第16-20页 |
·鼠笼型异步电机 | 第16-17页 |
·变频器及SPWM调制技术 | 第17-20页 |
·变频电机共模模型分析 | 第20-27页 |
·共模电压的产生机理 | 第20-24页 |
·共模电压的频谱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共模电压的负面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共模电压的抑制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鼠笼电机共模模型 | 第27-31页 |
·轴电流的产生 | 第31-33页 |
·轴电压 | 第31页 |
·共模电流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3-34页 |
3 电机共模参数分析 | 第34-59页 |
·耦合参数的解析计算 | 第34-45页 |
·定子绕组参数的计算 | 第35-39页 |
·转子与机壳之间的耦合电容(C_(rf)) | 第39-40页 |
·定子绕组与定子机壳之间的耦合电容(C_(sf)) | 第40-41页 |
·定子绕组和转子之间的耦合电容(C_(sr)) | 第41-43页 |
·轴承电容(Cb) | 第43-45页 |
·耦合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5-56页 |
·Ansoft Maxwell软件介绍 | 第45-46页 |
·参数化设置 | 第46-48页 |
·C_(sr)和C_(rf)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C_(sf)的影响因素 | 第50-53页 |
·C_b的影响因素 | 第53-56页 |
·参数的实际确定 | 第56-57页 |
·参数的误差比较 | 第57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4 轴电流模型的仿真分析 | 第59-71页 |
·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9-60页 |
·仿真分析 | 第60-65页 |
·轴电流的影响因素 | 第65-70页 |
·共模电压脉冲上升时间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·电机耦合电容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电机轴电流问题的电磁场分析 | 第71-93页 |
·轴电流模型静态分析 | 第71-77页 |
·部分电容理论 | 第71-73页 |
·2D模型分析 | 第73-75页 |
·3D模型分析 | 第75-77页 |
·轴电流模型瞬态分析 | 第77-92页 |
·3D瞬态电场计算原理 | 第77-78页 |
·轴电流瞬态模型的建立 | 第78-80页 |
·感应轴电压 | 第80-82页 |
·位移电流 | 第82-85页 |
·轴承电流密度 | 第85-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7页 |
·总结 | 第93-95页 |
·展望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9-10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