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中学文学读解教学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7-11页
第一章 中学文学读解教学的历史与现实第11-19页
 第一节 文学多元读解教学的理论界定第11-13页
  一、读解与理解第11页
  二、文学读解第11-12页
  三、文学多元读解教学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中学文学读解教学的历史与现状第13-19页
  一、历史回顾第13-16页
  二、现状分析第16-19页
第二章 探索文学读解多元意义生成的途径第19-37页
 第一节 语文文学读解的本质和价值第19-25页
  一、文学读解的本质第19-21页
  二、文学多元读解的价值第21-22页
  三、语文文学读解的本质第22-24页
  四、语文文学多元读解的价值第24-25页
 第二节 文本意义生成的角度和层面第25-30页
  一、外层意义与内层意义第25-26页
  二、核心意义与边缘意义第26-28页
  三、形象意义、情感意义与哲理意义第28页
  四、个体层面、社会层面与文化层面第28-29页
  五、当代层面与历史层面第29-30页
 第三节 细读文本的三个要素第30-37页
  一、文体与意义读解第30-33页
  二、结构与意义读解第33-34页
  三、语言与意义读解第34-37页
第三章 建构文学多元读解的教学形态第37-55页
 第一节 中学语文文学读解的心理学基础第37-41页
  一、文学读解的心理过程第37-40页
  二、中学生的读解心理特征第40-41页
 第二节 对话理论与文学读解教学第41-45页
  一、对话理论的内涵第41-42页
  二、对话理论与读解教学第42-45页
 第三节 构建对话式的文学读解教学形态第45-51页
  一、架构多种对话形式第45-47页
  二、设置恰当的对话话题第47-49页
  三、培养学生的创新读解能力第49-51页
 第四节 学生读解能力的评价第51-55页
  一、多元的读解能力第51-52页
  二、多元的评价方式第52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印制电路板组装中产率模型及试验设计
下一篇:富勒烯衍生物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