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学力评价研究初探--以数学学科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第一部分 学力评价的理论探索 | 第9-22页 |
一、 学力的界定 | 第9-12页 |
(一) 学力 | 第9-12页 |
1 几种学力观的分析 | 第9-10页 |
2 现代学力观的诠释 | 第10-11页 |
3 对各种学力观的整合 | 第11-12页 |
(二) 数学学力 | 第12页 |
二、 学力评价 | 第12-22页 |
(一) 学力评价研究的现状 | 第12-15页 |
1 国内学力评价研究的现状 | 第12-14页 |
2 国外学力评价研究的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二) 开展学力评价的必要性 | 第15-19页 |
1 适应现代教育评价观的需要 | 第15-18页 |
2 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| 第18页 |
3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| 第18-19页 |
(三) 开展学力评价的意义 | 第19-22页 |
1 有利于教师有效地教 | 第19-20页 |
2 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 | 第20-22页 |
第二部分 学力评价的实践探索 | 第22-47页 |
一、 评价方案的设计 | 第22-34页 |
(一) 评价期限 | 第22页 |
(二) 评价目的 | 第22页 |
(三) 评价对象 | 第22-23页 |
(四) 评价标准的制定 | 第23-33页 |
1 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 | 第23-26页 |
2 筛选和修订指标体系 | 第26-33页 |
(五) 组织实施预案 | 第33-34页 |
(六) 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| 第34页 |
1 评价信息源 | 第34页 |
2 评价信息的统计处理方法 | 第34页 |
3 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 | 第34页 |
4 评价结果的输出方式 | 第34页 |
(七) 评价报告完成时间 | 第34页 |
(八) 评价报告的接受者 | 第34页 |
二、 评价方案的实施 | 第34-45页 |
(一) 组织实施 | 第34页 |
(二)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4-44页 |
1 总体描述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2 差异分析 | 第36-40页 |
3 相关分析 | 第40-44页 |
(三) 学力评价报告举例 | 第44-45页 |
三、 评价方案的再评价 | 第45-47页 |
(一) 对评价指导思想的反思 | 第45-46页 |
(二) 对评价标准编制的反思 | 第46页 |
(三) 对评价方案实施的反思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附表1 初拟指标体系 | 第48页 |
附表2 指标征询问卷 | 第48-52页 |
附表3 中学生数学学力评价标准(正式评价标准) | 第52-54页 |
附表4 学力评价报告输出形式 | 第54-55页 |
附件1 初二数学学力测验试卷 | 第55-58页 |
附件2 高二数学学力测验试卷 | 第58-60页 |
主要参考资料 | 第60-63页 |
后记 | 第63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