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8-12页 |
| ·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9-10页 |
| ·模型总体设计 | 第10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所作的工作 | 第10-11页 |
| ·章节安排 | 第11-12页 |
| 第2章 Java语言及安全体系结构 | 第12-16页 |
| ·Java语言概述 | 第12页 |
| ·Java和Internet | 第12-13页 |
| ·客户端编程 | 第12-13页 |
| ·服务器端编程 | 第13页 |
| ·Java安全体系结构 | 第13-16页 |
| ·Java安全简介 | 第13-14页 |
| ·Java安全体系结构 | 第14页 |
| ·Java2安全体系结构核心 | 第14-16页 |
| 第3章 TCP/IP安全技术研究 | 第16-20页 |
| ·TCP/IP分层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·链路层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 | 第17页 |
| ·网络层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 | 第17页 |
| ·传输层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 | 第17-18页 |
| ·应用层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·各层安全通道技术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| 第4章 密码学技术研究 | 第20-27页 |
| ·密码学系统组成 | 第20页 |
| ·对称密钥加密体系 | 第20-21页 |
| ·非对称密钥加密体系 | 第21-22页 |
| ·两种加密体制比较 | 第22页 |
| ·消息完整性控制(Message Integrity) | 第22-24页 |
| ·身份认证和数字证书 | 第24-25页 |
| ·认证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数字证书(Digital Certification) | 第25页 |
| ·密钥管理 | 第25-26页 |
| ·常见算法总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5章 安全传输通道模型设计 | 第27-35页 |
| ·设计目标和要求 | 第27页 |
| ·安全通道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27-28页 |
| ·模型安全功能所处的层次 | 第27-28页 |
| ·模型系统结构 | 第28页 |
| ·密钥支持体系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·通道建立及传输体系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模型工作流程 | 第30-32页 |
| ·对方公钥的获得 | 第30-31页 |
| ·安全连接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| ·数据传输 | 第32页 |
| ·密钥长度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| ·模型安全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协议安全性分析 | 第33页 |
| ·算法安全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模型特色及创新 | 第34-35页 |
| 第6章 安全传输通道模型实现 | 第35-39页 |
| ·加密算法在Java中的实现 | 第35-36页 |
| ·加密服务提供者介绍 | 第35页 |
| ·AES加密服务的实现 | 第35-36页 |
| ·系统为网络应用提供的外部接口 | 第36页 |
| ·Base 64编码 | 第36-37页 |
| ·Java程序的性能优化 | 第37-39页 |
| ·性能优化原则 | 第37页 |
| ·寻找性能的瓶颈 | 第37-38页 |
| ·优化措施 | 第38-39页 |
| 第7章 模型测试与分析 | 第39-45页 |
| ·系统测试的整体框架 | 第39页 |
| ·模型功能描述及其流程 | 第39-40页 |
| ·测试环境和系统配置 | 第40-43页 |
| ·测试环境 | 第40-41页 |
| ·客户端配置 | 第41页 |
| ·服务器端安装 | 第41页 |
| ·服务器端配置 | 第41-43页 |
| ·安全性测试 | 第43-44页 |
| ·Sniffer(嗅探器) | 第43页 |
| ·Sniffer工具 | 第43-44页 |
| ·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44页 |
| ·设计总结和展望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| 附录Ⅰ | 第47-48页 |
| 附录Ⅱ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