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-21页 |
| 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·磷酸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磷酸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| 第16-17页 |
| ·磷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| 第17-18页 |
| ·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18-19页 |
| ·课题的目的及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理论部分 | 第21-31页 |
| ·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机理 | 第21-24页 |
| ·酸催化机理 | 第21-22页 |
| ·相转移催化机理 | 第22-23页 |
| ·缩水甘油醚合成的副反应 | 第23-24页 |
| ·开环加成反应机理 | 第24-27页 |
| ·酸催化机理 | 第25-26页 |
| ·碱催化机理 | 第26-27页 |
| ·其它类型催化剂催化机理 | 第27页 |
| ·磷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| 第27-31页 |
| ·五氧化二磷作磷化剂合成磷酸酯 | 第28-29页 |
| ·多磷酸作磷化剂合成磷酸酯 | 第29页 |
| ·磷酸酯的水解及成盐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原料缩水甘油醚的制备 | 第31-38页 |
| ·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 | 第31-33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31页 |
| ·二缩水甘油醚的结构确定 | 第31-32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·长链脂肪族一缩水甘油醚的制备 | 第33-36页 |
| ·实验步骤 | 第33页 |
| ·一缩水甘油醚的结构确定 | 第33-35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35-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低聚二醇的合成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38-49页 |
| ·低聚二醇合成工艺路线的选择 | 第38-40页 |
| ·酸催化法合成低聚二醇 | 第38页 |
| ·碱催化法合成低聚二醇 | 第38页 |
| ·羟值的测定一邻苯二甲酸酐法 | 第38-39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39-40页 |
| ·低聚二醇的结构确定 | 第40-42页 |
| ·红外光谱谱图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页 |
| ·低聚二醇合成工艺初探 | 第42-44页 |
| ·低聚二醇合成方法及表征 | 第42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42-44页 |
| ·投料比的选择对合成低聚二醇反应的影响 | 第43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对合成低聚二醇反应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页 |
| ·低聚二醇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44-47页 |
| ·正交实验设计 | 第44-46页 |
| ·实验操作 | 第46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46页 |
| ·投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·低聚二醇系列产品的合成及其结构确定 | 第47-4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7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47-49页 |
| ·低聚二醇系列产品的合成 | 第47页 |
| ·低聚二醇(10-2-10、12-2-12)红外谱图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第五章 磷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| 第49-60页 |
| ·Gemini(双子型)磷酸酯合成工艺初探--磷化剂的选择 | 第49-52页 |
| ·Gemini(双子型)磷酸酯的游离磷酸、总酸度、单双酯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| ·多磷酸(H_6P_4O_(13))作磷化剂进行磷酸酯化反应 | 第50-51页 |
| ·P_2O_5作磷化剂进行磷酸酯化反应 | 第51-52页 |
| ·小结 | 第52页 |
| ·P_2O_5作磷化剂合成Gemini磷酸酯的反应工艺及影响因素 | 第52-58页 |
| ·Gemini磷酸酯的合成方法 | 第52页 |
| ·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52-55页 |
| ·投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| 第53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| 第54页 |
| ·水对磷化剂P_2O_5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水解反应对酯化产物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小结 | 第55页 |
| ·PG系列产品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·Gemini磷酸酯的中和 | 第58-60页 |
| ·磷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系列产品的制备 | 第58-60页 |
| 第六章 磷酸酯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 | 第60-67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60页 |
| ·临界胶束浓度(CMC)的测定 | 第60页 |
| ·乳化性 | 第60页 |
| ·泡沫性 | 第60页 |
| ·润湿性 | 第60页 |
| ·抗静电性 | 第6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6页 |
| ·临界胶束浓度 | 第60-61页 |
| ·乳化性 | 第61-62页 |
| ·泡沫性 | 第62-63页 |
| ·润湿性 | 第63-64页 |
| ·抗静电性 | 第64-66页 |
| 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七章 总结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| 附录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