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编 引 论 | 第1-28页 |
第一章 导 言 | 第12-2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述评 | 第15-23页 |
·绿洲经济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方法和资料 | 第25-26页 |
·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资料 | 第26页 |
·论文的主要观点 | 第26-28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·论文有待改进之处 | 第27-28页 |
第二编 理 论 | 第28-92页 |
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思想 | 第28-44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| 第28-36页 |
·全球面临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和生态困境 | 第28-32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| 第32-36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兴起 | 第36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般内容和精髓 | 第36-40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般内容 | 第36-39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——公平性 | 第39-40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| 第40-44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| 第41-43页 |
·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传统经济学理念的革命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| 第44-92页 |
·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| 第44-76页 |
·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前提和研究对象是广义物质资料再生产 | 第44-48页 |
·广义物质资料再生产 | 第48-75页 |
·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| 第75-76页 |
·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| 第76-92页 |
·可持续的产业结构 | 第76-78页 |
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效率 | 第78-81页 |
·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 | 第81-86页 |
·可持续的社会再分配结构 | 第86-87页 |
·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框架 | 第87-92页 |
第三编 绿洲经济 | 第92-118页 |
第四章 绿洲经济发展简史 | 第92-108页 |
·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简史 | 第92-9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2-94页 |
·绿洲经济发展简史(上):1949-1978 | 第94-97页 |
·绿洲经济发展简史(下):1979-2002 | 第97-99页 |
·绿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| 第99-108页 |
·绿洲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| 第99-106页 |
·绿洲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 | 第106-108页 |
第五章 绿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| 第108-118页 |
·绿洲经济存在的问题 | 第108-114页 |
·绿洲经济开发开放的资源环境依赖性 | 第108-109页 |
·可持续发展诸要素的简要分析 | 第109-113页 |
·新疆经济的矛盾 | 第113-114页 |
·新疆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14-118页 |
·对策原则 | 第114-115页 |
·具体措施 | 第115-118页 |
第四编 评价以及结语 | 第118-148页 |
第六章 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18-148页 |
·建立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| 第118-122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| 第118-120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| 第120-121页 |
·建立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需注意的问题 | 第121-122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22-138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具体方法 | 第122-129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129-138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 | 第138-145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 | 第138-142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| 第142-144页 |
·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政策建议 | 第144-145页 |
·结语 | 第145-1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8-158页 |
附 录 | 第158-164页 |
后 记 | 第164-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