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赤潮及毒藻 | 第10-12页 |
| ·我国赤潮研究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| ·海洋褐胞藻等五种藻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| ·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在赤潮藻及藻毒素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| ·McAb(monoclonal antibodies,McAb)的概念 | 第16页 |
| ·抗藻McAb的主要特点 | 第16页 |
| ·抗藻McAb在赤潮藻及其毒素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部分 抗海洋褐胞藻等五种藻抗血清的制备 | 第18-2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18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8页 |
| ·f/2培养基的配制 | 第18页 |
| ·主要缓冲液的配制 | 第18-19页 |
| ·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抗原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
| ·免疫小鼠 | 第20页 |
| ·采集、保存血清 | 第20页 |
| ·检测抗血清 | 第20页 |
| ·结果 | 第20-21页 |
| ·讨论 | 第21页 |
| 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部分 分泌抗海洋褐胞藻等五种藻McAb的杂交瘤制备 | 第22-27页 |
| ·主要器材、设备 | 第22页 |
| ·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2-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饲养细胞(Feeding cell)的制备 | 第24页 |
| ·细胞融合 | 第24-25页 |
| ·结果 | 第25-26页 |
| ·讨论 | 第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四部分 抗海洋褐胞藻等五种藻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检测 | 第27-41页 |
| ·反间接凝血实验(reverse in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) | 第27-30页 |
| ·反相间接血凝实验主要器材和试剂 | 第27-28页 |
| ·反相间接血凝实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戊二醛一步法致敏SRBC | 第28页 |
| ·检测不同浓度的兔抗小鼠血清致敏SRBC时凝集效果 | 第28-29页 |
| ·反相间接血凝实验结果 | 第29页 |
| ·反相间接血凝实验讨论 | 第29-30页 |
| ·用反相间接血凝法初步筛选阳性孔 | 第30-32页 |
| ·筛选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筛选结果 | 第31页 |
| ·阳性孔效价差异现象讨论 | 第31-32页 |
| ·冻存阳性克隆孔 | 第32页 |
| ·试剂、器材 | 第32页 |
| ·操作步骤 | 第32页 |
| ·免疫酶技术(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) | 第32-38页 |
| ·器材和试剂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ELISA结果 | 第34-36页 |
| ·ELISA讨论 | 第36-38页 |
| ·免疫荧光技术(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) | 第38-40页 |
| ·免疫荧光实验器材和试剂 | 第38页 |
| ·免疫荧光操作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免疫荧光结果 | 第39-40页 |
| ·免疫荧光讨论 | 第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部分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 | 第41-45页 |
| ·腹水的制备 | 第41页 |
| ·腹水制备器材与试剂 | 第41页 |
| ·腹水制备方法 | 第41页 |
| ·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、效价测定 | 第41-44页 |
| ·腹水的预处理 | 第41页 |
| ·腹水效价的测定 | 第41-43页 |
| ·硫酸铵盐析法初提单克隆抗体 | 第43页 |
| ·Protein A-agarose纯化分离抗体 | 第43-44页 |
| ·Protein A-agarose纯化分离腹水器材与试剂 | 第43页 |
| ·Protein A-agarose纯化分离腹水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·结果 | 第44页 |
| ·讨论 | 第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六部分 赤潮藻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应用展望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