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骨干亲本蚂蚱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的分析

缩略表第1-5页
中文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·我国小麦骨干亲本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作用第12-13页
   ·骨干亲本的 QTL 定位及重要染色体区段第13-14页
   ·数量性状的 QTL 定位第14-20页
     ·数量性状简介、QTL 定位的前提条件及基本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·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5-18页
     ·QTL 定位第18-20页
   ·小麦重要农艺性状 QTL 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·本研究的实验设计第21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案第22-23页
第二章 作图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3-34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23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27页
     ·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7-32页
   ·讨论与小结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32页
     ·已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特点及完善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 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 QTL 定位第34-62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·农艺性状调查第34页
     ·田间表型数据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QTL 定位分析第35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5-54页
     ·亲本及 F2:3家系主要性状的比较第35-40页
     ·F_(2:3)群体各性状的相关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穗粒数的 QTL 定位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小穗粒数的 QTL 定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每穗小穗数的 QTL 定位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穗长的 QTL 定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株高的 QTL 定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有效分蘖数的 QTL 定位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千粒重的 QTL 定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重要农艺性状的 QTL 在染色体和基因组间的分布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主效 QTL 的挖掘及重要染色体区段的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·讨论第54-59页
     ·F_(2:3)群体构建的特点和利用价值第54页
     ·定位 QTL 数目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性状方面的差异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有关控制重要农艺性状 QTL 位点的稳定性第55页
     ·与前人定位结果的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重要染色体区段与骨干亲本优异基因簇的关系第56-59页
   ·小结第59-62页
第四章 全文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-70页
附录一 部分SSR 标记在定位群体中的电泳图谱第70-71页
附录二 部分SSR 标记在定位群体中的荧光 SSR 图谱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豆耐盐QTL定位及耐盐相关基因克隆
下一篇:山楂贮存期间黄酮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