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-21页 |
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2 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 | 第12-13页 |
·氨的挥发损失 | 第13页 |
·硝化作用 | 第13-14页 |
·氮的淋溶损失 | 第14-15页 |
·反硝化作用 | 第15-16页 |
3 滴灌施肥研究动态 | 第16-21页 |
·滴灌施肥技术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·滴灌施肥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滴灌施肥下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 | 第18-20页 |
·滴灌施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移动规律研究 | 第21-26页 |
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滴灌条件下湿润区域及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| 第22页 |
·湿润锋的动态变化 | 第22-23页 |
·滴灌水分移动的数量模型 | 第23-24页 |
3 结论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下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| 第26-3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2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不同处理氮素淋失量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土壤中铵态氮的变化 | 第28-30页 |
·土壤中硝态氮的变化 | 第30页 |
3 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 | 第32-3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试验设计及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不同处理肥料氮淋失形态及淋失量比较 | 第33页 |
·不同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| 第33-36页 |
·施用硝态氮肥在不同土壤上的效应 | 第33-34页 |
·施用铵态氮肥在不同土壤上的效应 | 第34-36页 |
·施用尿素态氮肥在不同土壤上的效应 | 第36页 |
3 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不同灌溉施氮方式对夏玉米生长效应的研究 | 第38-4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测定项目 | 第39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7页 |
·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对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对地上、地下干物质分配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理效应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对夏玉米根系活力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对夏玉米叶绿素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对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对夏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无机态氮动态变化 | 第43-45页 |
·滴灌施肥综合效应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的吸收利用。 | 第45-46页 |
·综合效应分析 | 第46-47页 |
3 讨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