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7页 |
| ·油管钢的腐蚀行为及研究现状 | 第8-21页 |
| ·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油气田腐蚀的特征与类型 | 第9-12页 |
| ·油气田腐蚀的特征 | 第9-11页 |
| ·油气田腐蚀类型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H_2S、CO_2腐蚀机制 | 第13-16页 |
| ·CO_2腐蚀机理 | 第13-15页 |
| ·H_2S腐蚀机制 | 第15-16页 |
| ·油管钢腐蚀的影响因素 | 第16-19页 |
| ·温度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| ·气体分压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| ·流速、流型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pH值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介质中离子的影响 | 第18页 |
| ·Fe~(2+)浓度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| ·时间的影响 | 第19页 |
| ·油管钢腐蚀产物膜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1-27页 |
| 第二章 高温参比电极的制备与评价 | 第27-36页 |
| ·引言 | 第27页 |
| ·参比电极的工作原理 | 第27-29页 |
| ·Ag/AgCl参比电极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| ·Ag/AgCl参比活性元素的制备 | 第29页 |
| ·填充电极内室 | 第29-30页 |
| ·参比电极的性能研究 | 第30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N80钢的H_2S/CO_2高温高压腐蚀电化学机理 | 第36-63页 |
| ·前言 | 第36-3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7-39页 |
| ·试验材质 | 第37-38页 |
| ·试验介质 | 第38页 |
| ·试验仪器 | 第38-39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60页 |
| ·CO_2的高温高压电化学腐蚀机理 | 第39-48页 |
| ·极化曲线特征 | 第39-40页 |
| ·阳极过程 | 第40-45页 |
| ·阴极过程 | 第45-48页 |
| ·H_2S/CO_2的高温高压电化学腐蚀机理 | 第48-54页 |
| ·极化曲线特征 | 第48-49页 |
| ·阳极过程 | 第49-53页 |
| ·阴极过程 | 第53-54页 |
| ·气体分压的影响 | 第54-60页 |
| ·CO_2分压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| ·H_2S分压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3页 |
| 第四章 含H_2S/CO_2高温高压环境中缓蚀剂机理研究 | 第63-79页 |
| ·引言 | 第6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63-6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4-77页 |
| ·噻唑衍生物的缓蚀机理 | 第64-72页 |
| ·噻唑衍生物的结构 | 第64页 |
| ·缓蚀电化学机理 | 第64-72页 |
| ·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机理 | 第72-77页 |
| ·咪唑啉的分子结构 | 第72页 |
| ·咪唑啉的缓蚀电化学机理 | 第72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| 第五章 腐蚀产物膜性能的研究 | 第79-92页 |
| ·前言 | 第7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79-80页 |
| ·高温高压腐蚀实验 | 第79-80页 |
| ·膜层成分及结构分析 | 第80页 |
| ·力学性能实验 | 第8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80-90页 |
| ·腐蚀产物膜的结构与成分 | 第80-88页 |
| ·腐蚀产物膜的力学性能与腐蚀速率的关系 | 第88-9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| 第六章 主要结论 | 第92-96页 |
| ·本文主要结论 | 第92-93页 |
| ·本文创新点 | 第93-96页 |
| 致谢 | 第9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