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引言 | 第1页 |
2 数学研究性学习 | 第6-11页 |
2.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| 第6-7页 |
2.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| 第7-8页 |
2.2.1 自主性 | 第7页 |
2.2.2 问题性 | 第7页 |
2.2.3 创新性 | 第7-8页 |
2.2.4 生成性 | 第8页 |
2.2.5 过程性 | 第8页 |
2.3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、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、教学评价 | 第8-10页 |
2.3.1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| 第8-9页 |
2.3.2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 | 第9-10页 |
2.3.3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| 第10页 |
2.4 数学研究性学习 | 第10-11页 |
3 数学思想方法 | 第11-16页 |
3.1 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 | 第11页 |
3.2 中学数学的基本思想 | 第11-13页 |
3.3 中学数学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3.4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| 第14-16页 |
4 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,开展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| 第16-41页 |
4.1 变换与转化 | 第16-25页 |
4.1.1 对已知的数学命题进行变换,寻找新命题 | 第17-20页 |
4.1.2 对已知的数学研究性课题进行变换,寻找新命题 | 第20-24页 |
4.1.3 变换与转换在数学研究性学习解题中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4.2 观察与试验 | 第25-29页 |
4.2.1 用观察到的事实进行类比猜想,寻找课题 | 第25-27页 |
4.2.2 利用观察与试验寻找解题思路 | 第27-29页 |
4.3 类比与猜想 | 第29-34页 |
4.3.1 用类比与猜想的方法寻找研究课题 | 第29-33页 |
4.3.2 类比与猜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| 第33-34页 |
4.4 归纳与演绎 | 第34-37页 |
4.4.1 归纳与演绎在选题中的应用举例 | 第35-36页 |
4.4.2 归纳与演绎在解题中的应用举例 | 第36-37页 |
4.5 数学模型化方法 | 第37-41页 |
4.5.1 构建数学模型、解决实际问题 | 第37-38页 |
4.5.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,求得问题的解决 | 第38-40页 |
4.5.3 数学模型化方法在解纯数学题中的作用 | 第40-41页 |
5 结论 | 第41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