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 | 第15-50页 |
1 概述 | 第15-22页 |
1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| 第15-17页 |
2 建模概述 | 第17-19页 |
3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4 建立微分方程的原则 | 第20-22页 |
2 轮胎模型 | 第22-30页 |
1 理论模型 | 第22-27页 |
2 双线性模型 | 第27-28页 |
3 魔术公式 | 第28-30页 |
3 车体模型 | 第30-41页 |
1 双轴车辆动力学模型 | 第30-34页 |
2 双轴车辆模型的另一种形式 | 第34-35页 |
3 简化的四轮车辆模型 | 第35-38页 |
4 单轮模型 | 第38页 |
5 考虑垂向振动的单轮模型 | 第38-40页 |
6 其它车辆模型 | 第40-41页 |
4 路面模型 | 第41-45页 |
1 随即过程的基本概念 | 第41-42页 |
2 随即过程的模型 | 第42-43页 |
3 计算机产生高斯随机数 | 第43-44页 |
4 道路输入函数 | 第44-45页 |
5 制动系模型 | 第45-48页 |
1 单阀单缸液压制动系统 | 第45-47页 |
2 具有迟滞模拟记忆功能的奥迪盘式制动器可变线性模型 | 第47-48页 |
6 用C++语言实现二次建模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汽车模型的实例分析 | 第50-61页 |
1 考虑垂向振动的四分之一车辆模型 | 第50-56页 |
2 双轴车辆的十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| 第56-61页 |
第四章 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设计 | 第61-74页 |
1 界面设计 | 第61-65页 |
1 系统主菜单 | 第61-62页 |
2 结果显示 | 第62-63页 |
3 系统初始化 | 第63-64页 |
4 用C++ Builder设计界面 | 第64-65页 |
2 串口通信的实现 | 第65-74页 |
1 用Visual C++ Communication控件实现串口通信 | 第65-69页 |
2 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串口通信 | 第69-74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