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肾活血方促卵泡发育的临床研究
| 引言 | 第1-14页 |
| 临床研究 | 第14-21页 |
| 一、 研究对象 | 第14-15页 |
| (一) 病例来源 | 第14页 |
| (二)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(一) 随机分组 | 第15页 |
| (二) 观察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(三) 治疗方法及药物 | 第16页 |
| (四) 观察指标 | 第16页 |
| (五)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6页 |
| (六) 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| 第16-17页 |
| (七) 统计方法 | 第17页 |
| 三、 一般资料 | 第17-18页 |
| 四、 研究结果 | 第18-21页 |
| (一) 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| (二) 两组治疗后卵泡大小的比较 | 第19页 |
| (三) 两组症状疗效的比较 | 第19页 |
| (四) 两组内分泌情况治疗后比较 | 第19页 |
| (五) 治疗后抗体效价比较 | 第19-20页 |
| (六) 治疗后内膜厚度的比较 | 第20页 |
| (七) 安全性预测 | 第20-21页 |
| 讨论 | 第21-30页 |
| 一、 临床分析 | 第21页 |
| 二、 中医学对卵泡发育的认识及研究状况 | 第21-23页 |
| (一) 卵泡发育障碍的病因、病机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(二) 卵泡发育障碍的治疗状况 | 第23页 |
| 三、 现代医学对卵泡发育障碍的目前研究 | 第23-25页 |
| 四、 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意义 | 第25-30页 |
| (一) 立法依据 | 第25页 |
| (二) 方药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(三) 古代论述 | 第26-27页 |
| (四)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7-28页 |
| (五) 临床疗效机理探讨 | 第28-30页 |
| 结论 | 第30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| 附录 | 第34-39页 |
| 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