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国际法论文--国际经济法论文--国际商法(国际贸易法)论文

中外反倾销法律问题比较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8页
英文摘要第8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2页
第2章 倾销与WTO反倾销规则第12-24页
 2.1 如何认识倾销与反倾销第12-16页
  2.1.1 如何认识倾销第12页
  2.1.2 产品正常价值的判别定标准第12-14页
  2.1.3 反倾销的含义第14-16页
 2.2. 国际反倾销立法的发展状况第16-24页
  2.2.1 国际反倾销立法简要回顾第16-17页
  2.2.2 GATT三个反倾销守则第17-20页
  2.2.3 WTO反倾销规则的基本内容第20-24页
第3章 美国及欧盟反倾销法律制度分析第24-31页
 3.1 美国及欧盟反倾销立法的发展概况第24-26页
  3.1.1 美国反倾销立法的发展概况第24-25页
  3.1.2 欧盟反倾销立法的发展概况第25-26页
 3.2 欧盟与美国反倾销管理体制的差别及评价第26-31页
  3.2.1 管理机构第26-27页
  3.2.2 征税方式第27-28页
  3.2.3 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期第28页
  3.2.4 反倾销税额的确定第28页
  3.2.5 决策程序的透明度第28-29页
  3.2.6 反规避措施第29-31页
第4章 中美反倾销法之比较第31-41页
 4.1 倾销的确定第31-34页
  4.1.1 正常价值的确定第31-33页
  4.1.2 出口价格的确定第33页
  4.1.3 倾销的确定第33-34页
 4.2 关于损害的确定第34-37页
  4.2.1 相同产品的理解第34-35页
  4.2.2 国内产业之界定第35-36页
  4.2.3 损害的评估标准第36页
  4.2.4 因果关系第36-37页
 4.3 关于反倾销措施第37-41页
  4.3.1 美国的反倾销措施第37-39页
  4.3.2 中国反倾销措施第39-41页
第5章 中欧反倾销法之比较第41-55页
 5.1 实体部分比较第41-46页
  5.1.1 倾销的确定方面第41-43页
  5.1.2 损害的确定方面第43-45页
  5.1.3 因果关系方面第45页
  5.1.4 共同体利益第45-46页
 5.2 程序部分比较第46-55页
  5.2.1 申诉与调查第46-48页
  5.2.2 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第48-49页
  5.2.3 价格承诺第49-50页
  5.2.4 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第50-51页
  5.2.5 复审和退税第51-53页
  5.2.6 司法审查第53页
  5.2.7 反规避措施第53-55页
第6章 中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与不足第55-65页
 6.1 立法层次方面第55页
 6.2 反倾销实体方面的差异第55-60页
  6.2.1 倾销的认定第56-57页
  6.2.2 损害的确定第57-58页
  6.2.3 因果关系第58-59页
  6.2.4 国内产业的界定第59-60页
  6.2.5 公共利益的条款第60页
 6.3 程序法方面的差异第60-63页
  6.3.1 申诉和调查第60-62页
  6.3.2 反倾销措施及期限与复审方面第62页
  6.3.3 司法审查制度第62-63页
  6.3.4 反规避条款第63页
 6.4 小结第63-65页
第7章 参照WTO反倾销规则标准,修改和完善中国反倾销法第65-77页
 7.1 立法层次方面的完善第65页
 7.2 实体方面的修改完善第65-69页
  7.2.1 倾销的认定方面第65-67页
  7.2.2 损害的确定方面第67-68页
  7.2.3 因果关系及附加条件方面第68-69页
  7.2.4 国内产业的界定第69页
 7.3 程序方面的修改和完善第69-72页
  7.3.1 申诉与调查程序方面第69-70页
  7.3.2 应当确立“现场调查程序”第70-71页
  7.3.3 制定“代表第三国的反倾销行动”条款第71页
  7.3.4 反规避条款的完善第71-72页
 7.4 反倾销调查机构的科学设置与分工第72-73页
 7.5 建立和完善中国反倾销诉讼体制第73-77页
  7.5.1 合格的诉讼主体方面第74页
  7.5.2 受案范围和条件第74-75页
  7.5.3 管辖法院第75-77页
第8章 结论第77-79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木材干燥过程的计算机监控与仿真
下一篇:智能型旋切定心机器人中定心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