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土壤学论文

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及其评价

致谢第1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前言第10-12页
1 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·杉木的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杉木的起源第12页
     ·杉木的主要用途第12-13页
   ·林地土壤质量概念第13-14页
   ·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原则第14-15页
   ·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选择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土壤物理指标第15页
     ·土壤化学指标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土壤生物指标第16页
   ·研究动态第16-21页
  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性状的变化第18-21页
2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1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龄、不同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酶的变化第21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龄、不同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第21页
     ·不同林龄、不同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第2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样地的设置及土壤样品的采集第22页
     ·分析项目与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23-24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24-50页
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第24-33页
     ·土壤磷酸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土壤过氧化氢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土壤脲酶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土壤蛋白酶第31-33页
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土壤容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土壤含水量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土壤孔隙度第35-37页
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第37-44页
     ·土壤氮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土壤磷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土壤钾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土壤pH、有机质含量、阳离子交换量第42-44页
   ·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第45-50页
     ·土壤综合指数(QI)的计算第45-48页
     ·土壤退化指数(DI)的计算第48-50页
4 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6页
详细摘要第56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红楼梦》中的古典园林艺术
下一篇: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和方法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