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城市经济管理论文--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论文

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1 引言第11-2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、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21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1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2-24页
2 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回顾第24-31页
   ·城市新区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田园城市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卫星城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有机疏散理论第25页
     ·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念第25-26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第26-31页
     ·区位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地租地价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第28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-31页
3 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31-35页
   ·城市新区的内涵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区的定义第31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区的功能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区的类型第32-33页
   ·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33-34页
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34-35页
4 当前我国城市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5-39页
   ·土地盲目扩张,用地突破总体规划第35-36页
   ·以开发区为契机的土地无序扩张第36-38页
   ·大学城的开发导致土地资金的流失第38页
   ·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第38-39页
5 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第39-44页
   ·新区经济发展水平第39页
   ·新区规模第39页
   ·新区人口密度第39-40页
   ·政府管制第40-41页
   ·新区土地区位、用途及利用结构第41页
   ·新区土地供应量与土地价格第41-42页
   ·新区生态环境容量第42-44页
6 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4-64页
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与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概念与特点第44页
     ·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及类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程序及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第46-50页
     ·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要求第46页
     ·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6-50页
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0-55页
     ·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50页
     ·构造判断矩阵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51-55页
   ·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第55-59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总体评价模型第57-58页
     ·障碍度判定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·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 ·重庆北部新区概况第59-61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赋值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潜力评价第62-64页
7 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第64-76页
   ·法律、行政手段第64-69页
     ·改革和创新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第64-66页
     ·科学编制各种规划,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强化土地用途管制,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第67页
     ·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加强房地产市场中介机构的培育和管理第68-69页
   ·经济手段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完善土地市场配置制度第69页
     ·发挥地价地租的调节作用,提高用地效率,优化用地结构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全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,提高农地非农化的成本第70页
     ·改革和完善土地税收分配体系,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第70-71页
   ·技术手段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多维利用城市新区建设用地的立体空间,提高使用效率第71页
     ·建立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第71-72页
   ·监督手段第72-74页
     ·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健全与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第73页
     ·实行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第73-74页
   ·文化手段第74-76页
     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和文艺作品的作用第74-75页
     ·重视和加强基层的土地集约利用文化建设第75页
     ·积极开展全国“土地日”活动第75页
     ·组织竞赛活动第75页
     ·将土地集约利用融入教育第75-76页
8 主要结论及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76页
   ·局限性及展望第76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3页
附录第83-85页
 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3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新版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业主索赔管理研究
下一篇: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研究--以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