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抗真菌双T-DNA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

摘要第1-4页
Summary第4-6页
缩略词表第6-10页
Ⅰ文献综述第10-22页
 1 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发展历程第12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第12-14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的菌株及载体第14页
 2 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策略研究进展第14-18页
   ·使用安全的选择标记基因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糖类代谢酶基因第15页
     ·化合物解毒酶基因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植物抗逆相关基因第16页
   ·去除选择标记基因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共转化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转座子系统第17页
     ·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第17页
     ·染色体内重组系统第17-18页
 3 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8-20页
   ·主要的抗真菌病害基因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几丁质酶基因和β-1,3-葡聚糖酶基因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第19页
     ·植物抗毒素基因第19页
   ·几丁质酶、β-1,3-葡聚糖酶融合蛋白基因的应用第19-20页
 4 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 5 研究技术路线第21-22页
Ⅱ材料与方法第22-33页
 1 材料第22-24页
     ·菌种和质粒第22页
   ·玉米材料第22页
   ·工具酶和试剂第22页
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
   ·培养基第22-24页
 2 方法第24-33页
   ·抗真菌双 T-DNA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24-30页
     ·载体 pCAMBIA1300-EPSPS 基础载体质粒 DNA 的提取第24-25页
     ·pCAMBIA1300-EPSPS/HE、pCAMBIA1300-EPSPS/HX 构建第25-26页
     ·LB-HindⅢ-RB 线性片段的扩增及回收第26-27页
     ·pCAMBIA1300-EPSPS/HE-2T 载体的构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pCAMBIA1300-EPSPS-2T-Chi-linker-Glu 的构建第28页
     ·植物表达载体 pCAMBIA1300-bar-2T-Chi-linker-Glu 的构建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及其鉴定第29-30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第30-33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工程菌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·除草剂筛选浓度的选定第30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转化玉米茎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转化苗的移栽和除草剂筛选第31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转化体系优化第31页
     ·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分子检测第31-33页
Ⅲ结果与分析第33-45页
 1 抗真菌双 T-DNA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3-39页
   ·pCAMBIA1300-EPSPS/HE、pCAMBIA1300/HX 构建第33-34页
   ·pCAMBIA1300-EPSPS-2T 的构建第34-37页
   ·抗真菌双 T-DNA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7-38页
   ·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及其鉴定第38-39页
 2 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第39-45页
   ·转化玉米植株对 Basta 的抗性及适宜筛选浓度的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·农杆菌介导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条件的选择第40-42页
     ·菌液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菌株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·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真空渗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·抗性植株的获得第42-43页
   ·转基因玉米植株分子检测第43-44页
   ·T1代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获得第44-45页
Ⅳ讨论第45-47页
 1 通过双 T-DNA 载体系统培育安全转基因作物第45页
 2 除草剂最佳筛选浓度的确定第45页
 3 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条件的选择第45-46页
 3 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6页
 4 抗性植株的后期管理第46-47页
Ⅴ结论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作者简介第55-56页
导师简介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玉米密度对间作豌豆“氮阻遏”的调控效应及机制
下一篇:地膜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