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1页 |
| 2 P2P网络传输技术及其对著作权人的影响 | 第11-17页 |
| ·P2P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1-12页 |
| ·P2P技术的概念 | 第11页 |
| ·P2P技术的特征 | 第11-12页 |
| ·P2P技术的运行模式 | 第12-14页 |
| ·我国P2P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5页 |
| ·P2P技术对著作权人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| 3 P2P软件最终用户著作权侵权责任分析 | 第17-24页 |
| ·"下载"行为性质认定 | 第17-20页 |
| ·合理使用 | 第17-20页 |
| ·P2P软件最终用户的"下载"行为是侵权行为 | 第20页 |
| ·"上传"行为性质认定 | 第20-23页 |
| ·"上传"行为是侵权行为 | 第20-22页 |
| ·全球首例BT侵权案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P2P软件用户侵权责任的承担 | 第23-24页 |
| 4 P2P软件提供者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 | 第24-33页 |
| ·间接侵权责任 | 第24-25页 |
| ·技术中立原则 | 第25-26页 |
| ·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Napster案——应用"帮助侵权"和"替代性侵权"规则 | 第26-28页 |
| ·Grokster案——创设"引诱侵权"规则 | 第28-29页 |
| ·国内案例分析——我国大陆首例P2P侵权案件(Kuro案)的分析与评价 | 第29-33页 |
| 5 各种解决P2P侵权问题的方法比较分析 | 第33-41页 |
| ·诉讼 | 第33-34页 |
| ·数字权利管理(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) | 第34-35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| 第35-41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| 第36-37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37-39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 | 第39-40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与相关制度之比较 | 第40-41页 |
| 6 对我国建立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构想 | 第41-48页 |
| ·我国P2P侵权立法现状 | 第41-43页 |
| ·P2P技术发展对我国著作权法现有制度的挑战 | 第43-44页 |
| ·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我国解决P2P侵权问题的最佳选择 | 第44-45页 |
| ·我国建立著作权补偿金制度的具体构想 | 第45-48页 |
| 7 结论 | 第48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