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2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4-36页 |
·重复使用运载器概述 | 第24-28页 |
·RLV 的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·RLV 的关键技术演示验证 | 第26-27页 |
·RLV 制导与控制系统概述 | 第27-28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28-30页 |
·TAEM/AL 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特点与现状 | 第30-34页 |
·TAEM/AL 制导与控制的特点 | 第30-31页 |
·TAEM/AL 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| 第31-34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| 第34-36页 |
第二章 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学特性的建模与分析 | 第36-46页 |
·引言 | 第36页 |
·RLV 非线性数学模型 | 第36-40页 |
·假设条件 | 第36-37页 |
·坐标系 | 第37页 |
·坐标转换 | 第37页 |
·RLV 受力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RLV 的力矩分析 | 第38页 |
·质点运动方程 | 第38-39页 |
·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| 第39-40页 |
·配平与线性化 | 第40-41页 |
·“瞬时”平衡的定义与条件 | 第40-41页 |
·沿轨迹剖面的配平与线性化 | 第41页 |
·RLV 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飞行状态变化剧烈 | 第41-42页 |
·升阻比特性 | 第42-44页 |
·静稳定性 | 第44页 |
·模态特性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制导与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| 第46-55页 |
·引言 | 第46页 |
·RLV 制导与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| 第46-49页 |
·混合系统的三层次结构 | 第46-47页 |
·RLV 制导与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| 第47-49页 |
·任务管理功能描述 | 第49-52页 |
·正常的任务管理 | 第50页 |
·制导增益重构 | 第50-51页 |
·自动中止 | 第51-52页 |
·轨迹、制导与控制 | 第52-54页 |
·轨迹剖面 | 第52-53页 |
·制导与控制回路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TAEM 轨迹设计技术研究 | 第55-84页 |
·引言 | 第55页 |
·能量走廊与轨迹设计思想 | 第55-57页 |
·能量走廊的概念 | 第56-57页 |
·轨迹设计思想 | 第57页 |
·质点动力学方程 | 第57-61页 |
·基于时间历程的质点动力学描述 | 第57-58页 |
·基于动压的质点动力学描述 | 第58-59页 |
·基于高度的质点动力学描述 | 第59页 |
·基于待飞距离的质点动力学描述 | 第59页 |
·轨迹设计流程 | 第59-61页 |
·基于优化的轨迹仿真算法 | 第61-63页 |
·初始参数计算 | 第61页 |
·固定动压剖面的仿真算法 | 第61-62页 |
·最大升阻比下滑的仿真算法 | 第62-63页 |
·能量走廊的设计 | 第63-73页 |
·物理约束 | 第63页 |
·最陡下滑轨迹设计 | 第63-68页 |
·最大升阻比下滑轨迹设计 | 第68-71页 |
·能量走廊剖面 | 第71页 |
·能量走廊的鲁棒性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标称轨迹剖面设计 | 第73-77页 |
·动压剖面的形状 | 第73-76页 |
·标称轨迹剖面的设计 | 第76-77页 |
·在线轨迹设计技术研究 | 第77-83页 |
·在线轨迹设计的相关概念 | 第77-78页 |
·动压剖面设计 | 第78页 |
·高度剖面设计 | 第78-80页 |
·轨迹剖面优化 | 第80-81页 |
·在线轨迹设计实例 | 第81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五章 TAEM 基于轨迹线性化的纵向控制回路研究 | 第84-105页 |
·引言 | 第84页 |
·基于轨迹线性化的控制系统结构 | 第84-87页 |
·基于轨迹线性化的控制系统结构 | 第85-86页 |
·伪逆模型 | 第86页 |
·控制器 | 第86-87页 |
·TAEM 纵向反馈控制策略与控制结构 | 第87-90页 |
·反馈增稳控制策略 | 第87-88页 |
·俯仰角速率控制回路结构 | 第88-89页 |
·俯仰角速率控制规律设计分析 | 第89-90页 |
·控制回路中的动态约束 | 第90-95页 |
·控制回路中的飞行状态约束 | 第90-93页 |
·动态约束 | 第93-95页 |
·纵向反馈控制规律设计 | 第95-100页 |
·线性化的模型 | 第96-97页 |
·沿标称轨迹剖面的控制规律设计结果 | 第97-98页 |
·沿最陡下滑轨迹剖面的控制规律设计结果 | 第98-99页 |
·沿最大升阻比下滑的控制规律设计结果 | 第99-100页 |
·基于轨迹线性化的控制系统设计 | 第100-104页 |
·基于轨迹线性化的控制回路结构 | 第100页 |
·伪逆模型的计算 | 第100-101页 |
·基于轨迹线性化的俯仰控制系统设计 | 第101-104页 |
·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第六章 TAEM 制导回路研究 | 第105-125页 |
·引言 | 第105页 |
·TAEM 制导系统特点 | 第105-106页 |
·复杂而完备的制导策略 | 第105-106页 |
·实时的能量预测与控制 | 第106页 |
·高度统一的制导与控制 | 第106页 |
·TAEM 制导策略 | 第106-110页 |
·能量的相关概念 | 第106-107页 |
·能量管理的思想 | 第107-108页 |
·纵向制导策略 | 第108-109页 |
·横侧向制导策略 | 第109-110页 |
·TAEM 制导回路结构与制导规律设计 | 第110-115页 |
·高度控制回路 | 第110-113页 |
·滚转控制 | 第113-114页 |
·航向跟踪控制 | 第114-115页 |
·航迹跟踪控制 | 第115页 |
·TAEM 任务管理模块功能描述 | 第115-120页 |
·进场方式与HAC 位置的确定 | 第116-118页 |
·S 转弯的判断与转弯方向 | 第118-119页 |
·飞行阶段管理 | 第119页 |
·制导回路的选择 | 第119-120页 |
·制导回路的性能分析 | 第120-124页 |
·制导鲁棒性的概念 | 第120-121页 |
·制导策略的鲁棒性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·制导规律的鲁棒性 | 第122-124页 |
·小结 | 第124-125页 |
第七章 自动着陆轨迹设计技术研究 | 第125-143页 |
·引言 | 第125页 |
·自动着陆轨迹的特点与设计方法概述 | 第125-126页 |
·自动着陆轨迹剖面的特点 | 第125页 |
·自动着陆轨迹设计方法概述 | 第125-126页 |
·高度剖面的形状 | 第126-130页 |
·高度剖面的描述 | 第126-127页 |
·高度剖面特征参数的计算 | 第127-128页 |
·轨迹剖面的特征数学描述 | 第128-130页 |
·轨迹仿真算法 | 第130-132页 |
·初始参数选择 | 第130-131页 |
·迎角的估计与计算 | 第131页 |
·动压的计算 | 第131页 |
·轨迹仿真过程 | 第131-132页 |
·自动着陆轨迹设计 | 第132-138页 |
·轨迹设计的初始条件和终端条件 | 第132页 |
·高度剖面特征参数 | 第132-134页 |
·XZERO 对轨迹剖面的影响 | 第134-137页 |
·起落架收放对轨迹剖面的影响 | 第137-138页 |
·自动着陆轨迹鲁棒性分析 | 第138-142页 |
·轨迹鲁棒性的定义 | 第138-139页 |
·不确定性因素与范围 | 第139页 |
·轨迹鲁棒性分析方法 | 第139页 |
·着陆点特性分析 | 第139-140页 |
·阻力系数的不确定性 | 第140-141页 |
·初始状态的不确定性 | 第141-142页 |
·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第八章 无动力投放自动着陆制导技术研究 | 第143-158页 |
·引言 | 第143页 |
·自动着陆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特点 | 第143-145页 |
·无动力投放着陆与自适应制导技术 | 第144页 |
·高精度的纵向轨迹跟踪控制 | 第144-145页 |
·无动力投放自动着陆制导策略 | 第145-147页 |
·稳定下滑段 | 第145页 |
·捕获段 | 第145-146页 |
·自动着陆段 | 第146-147页 |
·捕获段基于高度剖面在线生成的自适应制导 | 第147-149页 |
·飞行走廊 | 第147-148页 |
·高度剖面设计 | 第148页 |
·动压剖面设计 | 第148页 |
·投放区域 | 第148-149页 |
·制导与控制回路结构 | 第149-153页 |
·任务管理模块 | 第150-151页 |
·自动着陆段制导与控制回路结构 | 第151-153页 |
·制导回路性能分析 | 第153-157页 |
·自动着陆段标称状态的非线性仿真 | 第153-154页 |
·自动着陆段制导回路鲁棒性分析 | 第154-156页 |
·无动力投放自动着陆自适应制导性能分析 | 第156-157页 |
·小结 | 第157-158页 |
第九章 半物理实时仿真验证 | 第158-169页 |
·引言 | 第158页 |
·半物理实时飞行仿真环境 | 第158-161页 |
·RLV 制导与控制系统的综合 | 第161-163页 |
·飞行阶段的管理 | 第162页 |
·制导回路的选择 | 第162-163页 |
·全飞行过程的仿真结果 | 第163-167页 |
·无动力投放自动着陆的仿真结果 | 第167-168页 |
·小结 | 第168-169页 |
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69-174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| 第169-172页 |
·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| 第172-1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4-185页 |
致谢 | 第185-186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6-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