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上海市高考数学(理)试题难度事前认知任务分析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1 导言 | 第12-20页 |
·关于试题难度及其标定方法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7页 |
·国内外学者关于问题难度的研究 | 第12-15页 |
·心理测量学中试题难度的标定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目前试题难度标定方法的不足 | 第16-17页 |
·认知任务分析方法及程序简介 | 第17-18页 |
·发声思维、言语报告法介绍 | 第18-20页 |
·发声思维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发声思维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·发声思维的操作过程 | 第20页 |
2 方法 | 第20-28页 |
·研究的提出与假设模型框架 | 第20-24页 |
·试题难度事前标定假设框架 | 第21-22页 |
·框架各因素介绍 | 第22-24页 |
·试题难度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| 第24-25页 |
·事前评定部分 | 第24-25页 |
·事后评定部分:言语报告分析 | 第25页 |
·言语报告分析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材料 | 第25-26页 |
·程序 | 第26-27页 |
·设计 | 第27页 |
·被试与评定者 | 第27-2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8页 |
3 结果 | 第28-43页 |
·事前主观评定 | 第28-32页 |
·评定者间一致性检验 | 第28-30页 |
·各指标间一致性检验 | 第30-31页 |
·事前评定各指标间相关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事后评定(言语报告分析) | 第32-38页 |
·试卷事后认知负荷、关键时间分布 | 第34-37页 |
·各被试事后认知负荷与关键步骤时间的相关 | 第37页 |
·事后认知负荷、关键步骤时间和正确率的相关 | 第37-38页 |
·事前、事后评定结果综合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各被试事后指标与事前、事后指标体系相关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事前、事后综合难度指标的相关 | 第40-42页 |
·上海市高考数学理科试卷(2007年卷)难度分析 | 第42-43页 |
4 讨论 | 第43-52页 |
·事前评定 | 第43-45页 |
·运用 CTA评定试题难度的可靠性 | 第44-45页 |
·各事前指标间相关程度讨论 | 第45页 |
·事后评定部分讨论 | 第45-48页 |
·事后认知负荷与关键步骤时间一致性讨论 | 第46-47页 |
·事后认知负荷、关键步骤时间与正确率一致性讨论 | 第47-48页 |
·事前、事后评定难度指标一致性讨论 | 第48-49页 |
·上海市高考数学理科试卷(2007年卷)难度情况 | 第49-50页 |
·试题难度事前标定体系是一个有效可信的体系 | 第50-51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5 结论 | 第52-53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7 附录 | 第57-80页 |
8 后记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