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的缘起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旅游解说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5页 |
·总结与评论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2 理论基础阐述 | 第20-28页 |
·旅游解说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旅游解说的相关概念 | 第20-22页 |
·旅游解说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旅游解说的类型 | 第23页 |
·旅游解说的功能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的相关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知觉理论 | 第24页 |
·游客满意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IPA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问题的界定 | 第26-28页 |
3 旅游者对青秀山旅游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调查 | 第28-32页 |
·调查背景 | 第28-29页 |
·案例的选取 | 第28页 |
·青秀山旅游概况 | 第28-29页 |
·问卷调查方案 | 第29-32页 |
·调查问卷设计 | 第30页 |
·调查时间与地点的选取 | 第30-31页 |
·调查对象的选择与调查样本量确定 | 第31-32页 |
4 调查分析及结论 | 第32-48页 |
·问卷回收率 | 第32页 |
·游客出游青秀山的相关情况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居住地 | 第32-33页 |
·出游青秀山的次数 | 第33页 |
·出游方式 | 第33页 |
·此次是否跟随导游 | 第33页 |
·对标识牌的重视程度 | 第33页 |
·游客对青秀山旅游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游客对青秀山不同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量表特性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游客对青秀山旅游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差异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游客对青秀山旅游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整体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影响青秀山旅游者旅游活动的重要旅游解说因素 | 第43-44页 |
·标识牌 | 第44页 |
·游客中心 | 第44页 |
·公众信息资料 | 第44页 |
·重要解说因素的影响过程 | 第44-48页 |
·标识牌 | 第44-45页 |
·游客中心 | 第45-46页 |
·公众信息资料 | 第46-48页 |
5 青秀山旅游解说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| 第48-51页 |
·青秀山旅游解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·游客中心与导游员 | 第48页 |
·标识牌 | 第48页 |
·公众信息资料 | 第48-49页 |
·青秀山旅游解说改进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·加强景区标识牌设计 | 第49页 |
·分级设置游客中心 | 第49页 |
·建立青秀山旅游网站 | 第49-50页 |
·发放适当的宣传资料 | 第50页 |
·设立讲解员,宣传景区的文化内涵 | 第50-51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4页 |
·主要成果与结论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的主要成果 | 第51页 |
·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的局限性 | 第52-53页 |
·导游员或讲解员分析中样本量不统一 | 第52页 |
·案例选取存在不足,调研时间过于集中 | 第52页 |
·重要——感知实绩分析存在的问题 | 第52页 |
·研究中带有主观色彩 | 第52-53页 |
·深入研究的方向 | 第53-54页 |
·建立旅游解说的评价模型 | 第53页 |
·针对不同背景的游客进行研究 | 第53页 |
·利用旅游解说培养游客对景区的忠诚度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1:《旅游区(点)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》关于旅游解说的相关要求 | 第58-60页 |
附录2:青秀山旅游解说的重要——感知实绩调查问卷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