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隧道工程论文--隧道结构理论论文

地下工程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的模型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2页
     ·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·围岩与支护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·地下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 模型试验的基本原理及试验概况第25-37页
   ·前言第25页
   ·典型示范工程概况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工程地质概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·隧道洞室结构设计第27-28页
   ·模型试验设计第28-35页
     ·基本原理第28页
     ·模拟范围、相似比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模拟岩体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第29页
     ·相似材料的研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模型制作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观测内容和手段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试验步骤第33-35页
   ·试验设备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备创新性第36页
     ·主要技术指标第36-37页
第三章 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第37-70页
   ·前言第37页
   ·试件1 试验结果分析第37-48页
     ·荷载施加步骤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变形破坏过程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应力测试结果及其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·试件2 试验结果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  ·荷载施加步骤第49页
     ·应力测试结果及其分析第49-57页
   ·试件3 试验结果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 ·荷载施加步骤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变形破坏过程第58页
     ·应力测试结果及其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·试件4 试验结果分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·荷载施加步骤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变形破坏过程第62页
     ·应力测试结果及其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·各层比较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四章 高应力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第70-112页
   ·前言第70页
   ·数值计算模型第70-73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的选取第70-71页
     ·数值计算参数的选取第71-7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施加第73页
   ·数值计算结果第73-110页
     ·毛洞计算结果第74-79页
     ·短锚杆支护计算结果第79-86页
     ·长锚杆支护计算结果第86-92页
     ·短锚杆和衬砌共同支护计算结果第92-97页
     ·长锚杆和衬砌共同支护计算结果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各工况计算结果对比第103-11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0-112页
第五章 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第112-138页
   ·前言第112页
   ·毛洞对比第112-124页
     ·应力和变形分析第112-118页
     ·对比分析第118-124页
   ·锚杆支护工况对比第124-132页
     ·锚杆的支护作用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对比分析第128-132页
   ·锚杆和衬砌共同支护工况对比第132-137页
     ·喷层的支护作用第132页
     ·对比分析第132-1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7-138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138-14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38-140页
   ·今后工作展望第140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49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统计第149-150页
致谢第150页

论文共1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地应力条件下交通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
下一篇:膨胀土湿热耦合性状与路堑边坡防护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