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佛教论文--佛教史论文

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及影响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绪论第8-14页
 一、研究现状及评述第8-11页
 二、研究目的及意第11页
 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-14页
第一章 唐代两京地区佛教的传播第14-37页
 第一节 隋唐时期佛教的繁荣及唐两京地区佛教发展第14-17页
 第二节 唐西京地区佛教信仰及分布状况第17-21页
 第三节 唐西京地区佛教分布的相关问题第21-25页
 第四节 唐前后期长安城佛寺分布变化情况第25-27页
 第五节 唐东都地区佛教信仰及分布状况第27-31页
 第六节 唐东都地区佛教分布的相关问题第31-33页
 第七节 唐前后期洛阳城佛寺分布变化情况第33-35页
 小结第35-37页
第二章 唐两京地区佛教的影响——佛教民众化倾向第37-58页
 第一节 佛教因果报应观与传统善恶报应思想的结合第37-38页
 第二节 善有善报第38-48页
 第三节 恶有恶报第48-57页
 小结第57-58页
第三章 唐两京地区佛教民间化的先行者——阎罗王第58-73页
 第一节 阎王的由来演变及其在唐代的发展第58-59页
 第二节 两京地区阎罗王信仰相关问题的分析第59-67页
 第三节 阎罗王与地狱说第67-69页
 第四节 阎罗王与两京社会现实第69-72页
 小结第72-73页
结语第73-74页
附表说明第74-76页
附表1 唐长安城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第76-86页
附表2 唐长安郊区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第86-89页
附表3 唐洛阳城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第89-92页
附表4 唐洛阳郊区佛教信仰情况统计一览表第92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命与虚伪--尼采对基督教和现代性的人文学批判
下一篇:现代休闲文化的审美价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