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学、针灸疗法论文

艾灸膈俞穴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英文缩略语(ABBREVIATIONS)第11-13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13-49页
 综述一 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第13-25页
  1 历代医家对血瘀证的认识第13-18页
   ·血瘀证的历史沿革第13-14页
   ·血的生理第14-15页
   ·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第15-16页
   ·血瘀证的症状与体征第16-18页
  2 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进展第18-21页
   ·妇科病证第19-20页
   ·其他病证第20-21页
  3 中医对寒凝血瘀证的实验研究进展第21-24页
   ·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备第21-23页
   ·寒凝血瘀证实验研究的状况第23-24页
  4 小结第24-25页
 综述二 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概况第25-39页
  1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第25-28页
   ·全血粘度(ηb)第25-26页
   ·血浆粘度(ηp)第26页
   ·红细胞聚集指数(RE)第26-27页
   ·红细胞压积(HCT)第27-28页
  2 血瘀证病理机制第28-31页
   ·血液流变学异常第28-30页
   ·微循环障碍第30页
   ·血流动力学异常第30-31页
  3 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第31-37页
   ·活血化瘀方药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第32-34页
   ·针灸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第34-37页
  4 小结第37-39页
 综述三 膈俞、血海、委中、丘墟穴的古今研究第39-49页
  1 膈俞穴的古今研究第39-41页
   ·膈俞穴的古文献研究第39-40页
   ·膈俞穴的现代研究第40-41页
  2 血海穴的古今研究第41-43页
   ·血海穴的古文献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·血海穴的现代研究第42-43页
  3 委中穴的古今研究第43-46页
   ·委中穴的古文献研究第43-44页
   ·委中穴的现代研究第44-46页
  4 丘墟穴的古今研究第46-49页
   ·丘墟穴的古文献研究第46页
   ·丘墟穴的现代研究第46-49页
第二部分 实验研究第49-91页
 前言第49-51页
 材料和方法第51-53页
 实验结果第53-69页
 讨论第69-77页
  1 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备第69-70页
  2 艾灸组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第70-75页
   ·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·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粘度的影响第72-73页
   ·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·艾灸不同穴位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3 艾灸膈俞、血海、委中穴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活血化瘀效应第75-77页
 小结第77-79页
 参考文献第79-91页
  综述一参考文献第79-81页
  综述二参考文献第81-86页
  综述三参考文献第86-88页
  实验部分参考文献第88-91页
致谢第91-93页
个人简历第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以新《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》为基础中外耳穴名称与定位考辨
下一篇:艾灸膈俞穴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内皮素及自由基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