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8-9页 |
·本领域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体系结构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C2C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现状 | 第12-22页 |
·电子商务的介绍 | 第12-15页 |
·定义 | 第12页 |
·电子商务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电子商务的分类 | 第13-15页 |
·C2C电子商务介绍 | 第15-18页 |
·C2C电子商务一般交易流程 | 第15页 |
·国内C2C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| 第15-18页 |
·发展历史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C20电子商务网站介绍 | 第16-17页 |
·市场规模与结构 | 第17-18页 |
·用户规模 | 第18页 |
·国内020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2页 |
第三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 | 第22-33页 |
·信用的定义和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电子商务信用 | 第23-24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以及其评价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 | 第24-25页 |
·信用管理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| 第25-26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任关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·C2C电子商务网站中信用管理方法 | 第28-31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C2C电子商务平台信用评价体系的分析和改进建议 | 第33-53页 |
·淘宝个人信用评价模型简介 | 第33-37页 |
·相关定义 | 第33-34页 |
·相关评价规则 | 第34-35页 |
·评价的修改和删除 | 第35页 |
·评价积分的显示 | 第35-37页 |
·淘宝个人信用评价模型应用实例 | 第37页 |
·信用评价模型优缺点分析 | 第37-46页 |
·优点 | 第37-38页 |
·缺点 | 第38-46页 |
·评价率问题 | 第39页 |
·评价的真实性问题 | 第39-44页 |
·评价等级设计问题 | 第44页 |
·信用指数可比性问题 | 第44-45页 |
·缺乏动态跟踪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针对该模型的改进建议 | 第46-51页 |
·提高评价率 | 第47-48页 |
·采用更多评价等级 | 第48页 |
·商品金额加权计分 | 第48-49页 |
·商品与服务加权计分 | 第49页 |
·采用双信用指标 | 第49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C2C电子商务新模式:C2B2C | 第53-60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问题分析 | 第53页 |
·关于信用管理完善程度影响的进化博弈论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C2C电子商务创新模式:C2B2C | 第56-57页 |
·C2B2C模式下的两种方案及相关措施 | 第57-58页 |
·两种文案 | 第57-58页 |
·相关措施 | 第58页 |
·信用管理新模式的优点 | 第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0-63页 |
·理论与实践意义 | 第60-61页 |
·本文的局限性 | 第61页 |
·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研究的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4页 |
附录:关于本文中进化博弈论模型结论普遍性的证明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