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7-14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7-11页 |
| ·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| 第7-9页 |
| ·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| 第9-11页 |
| ·论文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——旅游区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保护 | 第11-12页 |
| ·解决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途径——制约旅游区发展瓶颈的研究 | 第12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| 第2章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| 第14-20页 |
| ·保护区自然环境概况 | 第14-17页 |
| ·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保护区地质、地貌概况 | 第15页 |
| ·保护区水文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·保护区气候概况 | 第16页 |
| ·保护区土壤类型 | 第16页 |
| ·保护区动植物资源 | 第16-17页 |
| ·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环境 | 第17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7-20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| 第3章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评价 | 第20-30页 |
| ·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 | 第20-22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评价 | 第22-26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| 第22-23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| 第23-26页 |
| ·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| 第26-30页 |
| ·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| 第26-27页 |
| ·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劣势 | 第27-28页 |
| ·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 | 第28-29页 |
| ·威胁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第4章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| 第30-41页 |
| ·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 | 第30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的时空划分 | 第30-31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| 第31-41页 |
| ·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承载力分析原则 | 第31页 |
| ·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| 第31-36页 |
| ·资源空间环境承载力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经济环境承载力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社会心理承载力分析 | 第39页 |
| ·环境管理承载力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第5章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| 第41-45页 |
| ·合理配置生态旅游资源,构建特色旅游产品 | 第41-43页 |
| ·野生鸟类观赏旅游 | 第41页 |
| ·滩涂湿地植被生态旅游 | 第41页 |
| ·沿海滩涂赶海旅游 | 第41页 |
| ·海洋观光生态旅游 | 第41-42页 |
| ·海滨文化生态旅游 | 第42页 |
| ·农(渔)家乐旅游 | 第42页 |
| ·生态农业示范区旅游 | 第42页 |
| ·乡村商贸旅游 | 第42页 |
| ·冰雪旅游 | 第42-43页 |
| ·加强景区管理,改善生态旅游社会环境 | 第43-44页 |
| ·理顺管理体制 | 第43页 |
| ·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 | 第43页 |
| ·加大旅游经纪人培训 | 第43页 |
| ·强化景区管理 | 第43页 |
| ·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宣传 | 第43-44页 |
| 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突出环保意识 | 第44页 |
| ·重视生态恢复工程,稳定保护区生态环境 | 第44-45页 |
| 结束语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后记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