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虚假破产行为的刑法规制概述 | 第11-22页 |
一、虚假破产行为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| 第12-14页 |
(一) 虚假破产行为破坏了设立破产制度的基础 | 第13页 |
(二) 虚假破产行为严重侵害金融机构的利益 | 第13页 |
(三) 虚假破产行为导致诈骗案件滋生 | 第13-14页 |
二、国外虚假破产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概况 | 第14-17页 |
(一)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概况 | 第14-15页 |
(二) 英美法系国家立法概况 | 第15-16页 |
(三) 国外虚假破产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分析 | 第16-17页 |
三、我国虚假破产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沿革 | 第17-22页 |
(一) 新中国成立前的相关立法 | 第17-18页 |
(二)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立法 | 第18-20页 |
(三) 虚假破罪的立法意义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虚假破产罪的行为样态 | 第22-30页 |
一、虚假破产罪客观行为的界定及实施期间 | 第22-27页 |
(一) 行为人隐匿财产的行为 | 第23-24页 |
(二) 行为人承担虚假债务的行为 | 第24页 |
(三) 行为人以其他方法转移、处分财产的行为 | 第24-26页 |
(四) 虚假破产犯罪行为的实施期间 | 第26-27页 |
二、虚假破产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的界限 | 第27-30页 |
(一) 虚假破产犯罪行为与妨害清算犯罪行为的界限 | 第28-29页 |
(二) 虚假破产犯罪行为与隐匿、故意销毀会计凭证、会计账簿、财务会计报告犯罪行为的界限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| 第30-40页 |
一、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缺陷 | 第30-37页 |
(一) 虚假破产罪的成立时间 | 第30-31页 |
(二) 虚假破产罪的既遂标准 | 第31-32页 |
(三) 虚假破产罪的犯罪主体 | 第32-33页 |
(四) 本罪的行为犯与结果犯之争 | 第33-37页 |
二、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完善 | 第37-40页 |
(一) 建议取消"实施虚假破产行为"的规定 | 第37-38页 |
(二) 建议取消"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"的规定 | 第38-39页 |
(三) 建议适当扩大虚假破产罪犯罪主体的范围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