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文教区规划论文

现代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高校规模的扩大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第10页
     ·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改革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教学综合体的产生和现状问题第11页
   ·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相关理论和相关概念第11-15页
     ·概念界定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相关理论第13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8-19页
第二章 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认知第19-43页
   ·中西方高校教学建筑空间形态的演绎和发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西方高校教学建筑空间形态的演绎和发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我国高校教学建筑空间形态的演绎和发展第20-22页
   ·教学综合体特征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功能复合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空间整合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资源共享化第24页
     ·形体巨构化第24-25页
   ·教学综合体空间要素构成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 ·功能空间要素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非功能空间要素—公共空间第26-30页
   ·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作用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功能空间之间的过渡第30页
     ·情感交流第30页
     ·艺术的表达第30页
     ·文化育人第30-31页
   ·反思—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第31-42页
     ·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调研第31-41页
     ·现状问题总结第41-42页
 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三章 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策略研究第43-56页
   ·适应现代高校教育模式第43-45页
     ·高校教育体制的转变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高校教学理念的转变第44页
     ·高校教学模式的变化第44页
     ·现代高校教育模式对公共空间的综合要求第44-45页
   ·适应高校学生的行为特点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分类第45-46页
     ·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特征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高校学生行为特点对公共空间的综合要求第47页
   ·适应高校学生更高精神需求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归属感、领域性的需求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可达性、识别性的需求第49-50页
   ·对校园文脉的传承第50-53页
     ·传承地域特色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续写校园人文环境第51-53页
   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对基地环境的适应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对当地气候的适应第54-55页
 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四章 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研究第56-105页
   ·功能布局第56-65页
     ·功能组织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布局模式第58-65页
   ·公共空间的氛围营造第65-71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序列感第65-66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穿插与渗透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清晰有序的层次第67-68页
     ·适宜的空间尺度第68-69页
     ·适宜的空间界面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光与影第70页
     ·自然要素的引入第70-71页
   ·内部公共空间节点设计手法分析第71-91页
     ·内部公共空间的复合第71-72页
     ·交通空间第72-79页
     ·中庭空间第79-86页
     ·开放式的教学空间第86-91页
   ·外部公共空间节点设计手法分析第91-102页
     ·外部公共空间的分类第91页
     ·入口空间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广场空间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台阶空间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庭院空间第95-97页
     ·屋顶平台空间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底层架空空间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连廊空间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临界空间第101-102页
   ·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总结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人性化原则第102页
     ·开放性原则第102页
     ·适应性原则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文化性原则第103-104页
 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第五章 高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05-108页
   ·生态化第105-106页
   ·智能化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教学综合体建筑中智能化的体现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智能化对教学综合体空间的要求第107-108页
结语第108-110页
参考文献第110-113页
附录A第113-11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5-116页
致谢第116-117页

论文共11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边缘区规划失效的根源解析及政策改进研究
下一篇:大连近现代住宅设计手法研究--以大连南山麓老房子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