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边缘区规划失效的根源解析及政策改进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中所涉及的概念阐述、研究动态及趋势 | 第12-17页 |
·城市边缘区 | 第12-14页 |
·规划失效 | 第14-16页 |
·规划政策 | 第16-17页 |
·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城市边缘区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关注的重要区域 | 第17-18页 |
·规划失效现象在城市边缘区格外突出 | 第18页 |
·研究框架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 大连城市边缘区现状概况及发展特征分析 | 第19-33页 |
·大连城市边缘区范围界定 | 第19-21页 |
·大连城市空间拓展演变历程 | 第19-20页 |
·现阶段大连城市边缘区范围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现阶段大连城市边缘区的类型划分 | 第21-22页 |
·以城市用地蚕食主导的边缘区 | 第21页 |
·以零星散点建设主导的边缘区 | 第21-22页 |
·以新城(区)开发主导的边缘区 | 第22页 |
·新时期大连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 | 第22-26页 |
·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城市规划决策的演变 | 第22-24页 |
·新时期大连城市发展战略的演变 | 第24-26页 |
·大连城市边缘区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 | 第26-29页 |
·呈现明显的城市工业外迁带动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呈现复杂的机械人口增长集聚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呈现过早的开发建设过度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属于一种被动式的郊区化进程 | 第29页 |
·大连城市边缘区开发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3页 |
·新城开发陷入“迷茫” | 第29-30页 |
·城市空间拓展无序 | 第30-31页 |
·土地资源管理失控 | 第31页 |
·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| 第31-33页 |
3 大连营城子地区规划编制及实施绩效评述 | 第33-52页 |
·以往总体层面规划综合评述 | 第34-43页 |
·《营城子镇总体规划》 | 第34-36页 |
·《大连北部区域概念规划》 | 第36-41页 |
·《大连营城子地区建设规划》 | 第41-43页 |
·正在进行中的规划编制情况综合评述 | 第43-49页 |
·《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概念规划国际咨询》 | 第43-46页 |
·其他下位规划的编制情况简要评述 | 第46-47页 |
·在编规划组织过程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营城子地区规划政策实施绩效总体评价 | 第49-52页 |
·规划调整的随意性大 | 第49页 |
·规划编制主体不一 | 第49-50页 |
·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还不健全 | 第50-51页 |
·规划政策失效成为该地区规划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| 第51-52页 |
4 基于大连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失效根源之解析 | 第52-66页 |
·规划编制的技术合理性有待提升 | 第52-58页 |
·我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 | 第52-55页 |
·城市边缘区规划编制体系的技术理性缺失 | 第55-58页 |
·规划管理的规范性有待迅速建立 | 第58-60页 |
·规划编制主体不明确,规划管理部门责权不清 | 第58-59页 |
·法定规划编制滞后,规划审批依据另辟蹊径 | 第59-60页 |
·缺乏有效的实施管理及监督检查 | 第60页 |
·规划实施的配套保障有待全面加强 | 第60-66页 |
·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运转不畅 | 第62-63页 |
·经济保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 | 第63页 |
·常效评估反馈机制缺乏 | 第63-64页 |
·公众监督机制流于形式 | 第64页 |
·法律保障机制薄弱 | 第64-66页 |
5 对城市边缘区规划政策体系改进的几点建议 | 第66-74页 |
·创新规划编制体系 | 第66-69页 |
·实现从“城市规划”到“城乡规划”的转变 | 第66-67页 |
·推进规划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作用 | 第67页 |
·关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要求和利益 | 第67-68页 |
·探索操作性强的动态规划编制思路 | 第68-69页 |
·规范规划管理体系 | 第69-72页 |
·理顺规划分级管理的职责 | 第69-70页 |
·突出法定规划的规划审批地位 | 第70-71页 |
·加强对规划管理的监督检查 | 第71-72页 |
·配套规划实施的后续政策 | 第72-74页 |
·成立跨部门的规划协调机构 | 第72页 |
·健全规划实施的基础法律体系 | 第72页 |
·发挥市场经济对规划实施的基础导向作用 | 第72-73页 |
·完善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制度 | 第73-74页 |
附录1: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2:图片来源 | 第78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