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--以河北省白洋淀景区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·湿地生态旅游崛起 | 第8页 |
·社区参与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| 第8页 |
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有待于深入研究 | 第8-9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有待提高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·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研究 | 第9-12页 |
·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2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 | 第15-21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生态旅游及湿地生态旅游 | 第15-16页 |
·社区及社区参与 | 第16-17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7-21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社会表象理论 | 第20-21页 |
3 白洋淀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| 第21-35页 |
·白洋淀概况 | 第21-23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1-22页 |
·地质和地貌 | 第22页 |
·气候 | 第22页 |
·生物资源 | 第22页 |
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现状 | 第23-30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情况 | 第23-25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| 第25-29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| 第29-30页 |
·白洋淀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| 第30-33页 |
·白洋淀湿地社区的界定 | 第30-31页 |
·白洋淀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白洋淀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| 第32-33页 |
·白洋淀湿地社区参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 | 第33-35页 |
·白洋淀湿地社区居民参与意识、能力有待提高 | 第33页 |
·白洋淀湿地社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| 第33-35页 |
4 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 | 第35-43页 |
·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阶段划分 | 第35-37页 |
·个别参与阶段 | 第35页 |
·组织参与阶段 | 第35页 |
·大众参与阶段 | 第35-36页 |
·全面参与阶段 | 第36-37页 |
·社区参与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| 第37-43页 |
·自然环境保护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特色文化展现模式 | 第38-39页 |
·管理模式 | 第39-40页 |
·参与规划决策模式 | 第40-43页 |
5 社区参与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保障机制 | 第43-47页 |
·参与引导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激励机制 | 第43页 |
·旅游培训教育机制 | 第43-44页 |
·利益保障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,完善补偿制度 | 第44-45页 |
·利益分配 | 第45页 |
·监控机制 | 第45-46页 |
·社区监督 | 第45页 |
·环境监控机制 | 第45-46页 |
·评估、反馈机制 | 第46-47页 |
·评估机制 | 第46页 |
·反馈机制 | 第46-4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·结论 | 第47页 |
·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| 第47-48页 |
·研究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