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以来,青岛市茂腔剧团与茂腔音乐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复原热潮中的青岛市茂腔剧团 | 第12-46页 |
·茂腔与青岛市茂腔剧团 | 第12-17页 |
·茂腔简介 | 第12-15页 |
·青岛市茂腔剧团简介 | 第15-17页 |
·复原热潮的社会背景 | 第17-18页 |
·青岛市茂腔剧团对传统茂腔音乐的继承 | 第18-46页 |
·板腔和曲牌的继承 | 第18-31页 |
·音乐形态特征的继承 | 第31-46页 |
第3章 与京剧团合并了的青岛市茂腔剧团 | 第46-64页 |
·合并的背景 | 第46页 |
·茂腔音乐对京剧音乐的吸收 | 第46-64页 |
·发展唱腔音乐 | 第46-51页 |
·丰富唱腔板式 | 第51-56页 |
·增加过场音乐 | 第56-64页 |
第4章 为满足多方观众需求的青岛市茂腔剧团 | 第64-88页 |
·剧团面临的生存困境 | 第64-65页 |
·戏曲市场的不景气 | 第64页 |
·人才的匾乏 | 第64-65页 |
·观众的流失 | 第65页 |
·对传统茂腔音乐的发展 | 第65-81页 |
·丰富剧目 | 第66页 |
·发展板式 | 第66-72页 |
·改革唱腔 | 第72-79页 |
·曲牌的变化运用 | 第79-81页 |
·多种艺术形式的兼收并蓄 | 第81-88页 |
·对民歌的吸收 | 第81-84页 |
·对地方民间吹打乐的溶化吸收 | 第84-85页 |
·胶州大秧歌的融入 | 第85-88页 |
第5章 茂腔发展的思考 | 第88-92页 |
·剧团繁荣与剧种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| 第88-89页 |
·处理好剧种自身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| 第89-92页 |
结论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