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23页 |
1 前言 | 第23-36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23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| 第24-33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概况 | 第25-27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预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| 第27-30页 |
·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30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非线性系统研究 | 第30-31页 |
·模式识别综述 | 第31-33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33-3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3-34页 |
·创新点 | 第34-35页 |
·论文研究的难点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35-36页 |
·论文研究的难点 | 第3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35-36页 |
2 煤与瓦斯突出的突变特征 | 第36-49页 |
·突变理论基础 | 第36-38页 |
·微分同胚 | 第36页 |
·突变类型 | 第36-37页 |
·尖点突变 | 第37-38页 |
·尖点突变特征 | 第38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| 第38-40页 |
·煤层变形潜能 | 第39页 |
·瓦斯内能 | 第39-40页 |
·煤的破碎功 | 第40页 |
·被破碎煤的移动功 | 第40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变分析 | 第40-44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的尖点突变势函数 | 第41页 |
·尖点突变模型 | 第41-42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的突变条件 | 第42-44页 |
·基于动量守恒的煤与瓦斯突出突变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煤体破裂阵面运动微分方程 | 第44-45页 |
·煤体破裂阵面发展速度 | 第45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3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理论 | 第49-65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 | 第49-51页 |
·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煤厚及其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煤体结构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过程的基本特点 | 第51-52页 |
·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动态指标预测突出的理论 | 第52-57页 |
·煤层中瓦斯的流动 | 第52页 |
·煤层中瓦斯的流量 | 第52页 |
·煤层渗透率 | 第52页 |
·煤岩体压力 | 第52-54页 |
·巷道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 | 第54页 |
·掘进工作面瓦斯流动场 | 第54-57页 |
·瓦斯涌出量异常预报煤与瓦斯突出 | 第57-64页 |
·云南恩洪煤矿概况 | 第58-60页 |
·瓦斯监测数据的获取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| 第62-63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前36 小时内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4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非线性特征 | 第65-84页 |
·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时间序列的Hurst 特性 | 第65-71页 |
·Hurst 指数的计算方法 | 第66-68页 |
·实证研究R/S 的Hurst 指数 | 第68-71页 |
·相空间重构 | 第71-72页 |
·相空间延迟时间 | 第72-74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72-74页 |
·关联维数 | 第74-78页 |
·基于G-P 方法的关联维数 | 第75页 |
·适用于高维混沌系统的关联维数的G-K 算法 | 第75-76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的Lyapunov 指数分析 | 第78-83页 |
·Lyapunov 指数 | 第78-79页 |
·混沌与Lyapunov 指数 | 第79-80页 |
·改进Wolf 算法 | 第80-81页 |
·实例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5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非线性预测 | 第84-114页 |
·预测概述 | 第84-85页 |
·瓦斯涌出量时间序列预测算法 | 第85-98页 |
·全局法 | 第85-87页 |
·局域法 | 第87-90页 |
·改进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法 | 第90-93页 |
·恩洪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改进与传统一阶局域法预测对比 | 第93-98页 |
·基于Lyapunov 指数的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序列的混沌预测 | 第98-10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8页 |
·Lyapunov 指数模式预测值的判定 | 第98-100页 |
·应用实例 | 第100-104页 |
·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| 第104-107页 |
·小波分析概况 | 第104-105页 |
·小波理论简介 | 第105-107页 |
·基于小波与混沌集成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| 第107-108页 |
·小波重构理论 | 第107-108页 |
·瓦斯涌出量时间序列的小波分解 | 第108页 |
·瓦斯涌出量时间序列的预测 | 第108页 |
·实例对比研究 | 第108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| 第114-148页 |
·支持向量机分类 | 第114-118页 |
·线性可分数据 | 第114-116页 |
·线性不可分数据 | 第116-118页 |
·核函数特征空间 | 第118-123页 |
·核函数性质及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| 第118-119页 |
·构造核函数 | 第119-122页 |
·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及参数的选择 | 第122-123页 |
·支持向量机的优化算法 | 第123-125页 |
·分块算法 | 第123-124页 |
·分解算法 | 第124页 |
·序贯最小优化算法 | 第124-125页 |
·SVMlight算法 | 第125页 |
·最近点迭代法 | 第125页 |
·特征选择与提取 | 第125-128页 |
·概述 | 第125-126页 |
·类别可分性判据 | 第126-127页 |
·特征选择与提取的原则 | 第127-128页 |
·瓦斯涌出量表征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提取 | 第128-141页 |
·方法的提出 | 第128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的模式分析 | 第128-130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模式的相似性度量 | 第130页 |
·基于SVM 的煤与瓦斯突出分类的设计概述 | 第130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支持向量机识别的特征空间构造 | 第130-136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支持向量机识别的类别可分离性判据 | 第136-138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支持向量机识别的特征选择方法 | 第138-141页 |
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支持向量机识别的复合特征构造 | 第141页 |
·支持向量机在常规煤与瓦突出识别中的应用 | 第141-146页 |
·数据的采集及归一化 | 第142-144页 |
·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| 第144-145页 |
·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它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的比较 | 第145-1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6-148页 |
7 支持向量机识别煤与瓦斯突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| 第148-155页 |
·支持向量机识别煤与瓦斯突出的功能需求 | 第148页 |
·支持向量机在电磁辐射仪预测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应用 | 第148-150页 |
·KBD7 电磁辐射监测仪简介 | 第148-149页 |
·支持向量机在KBD7 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应用 | 第149-150页 |
·支持向量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系统设计 | 第150-154页 |
·数据传输模块 | 第150-152页 |
·支持向量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模块 | 第152-153页 |
·显示储存预报结果模块 | 第153-1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8 结论及展望 | 第155-158页 |
·结论 | 第155-157页 |
·展望 | 第157-1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8-166页 |
附录 | 第166页 |
附录A3 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界面 | 第166-169页 |
附录B4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混沌特征的界面 | 第169-174页 |
附录C5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非线性预测界面 | 第174-178页 |
附录D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界面 | 第178-181页 |
附录E7 支持向量机识别煤与瓦斯突出系统在大舍煤矿的应用界面 | 第181-18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83-186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