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2页 |
·世界氨纶产能概况 | 第9-10页 |
·世界氨纶产能分布状况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2 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综述 | 第15-26页 |
·自主创新文献回顾 | 第15-20页 |
·自主创新定义及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国外文献回顾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文献回顾 | 第17-19页 |
·自主创新体系文献回顾 | 第19-20页 |
·国际竞争力研究回顾 | 第20-24页 |
·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国际竞争力理论回顾 | 第21页 |
·国外在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主要成果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学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现状 | 第22-24页 |
·近期国际竞争力理论 | 第24页 |
·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回顾 | 第24-26页 |
3 我国氨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分析 | 第26-34页 |
·氨纶产量现状(2001-2007)表格介绍 | 第27-28页 |
·氨纶进出口(包括总贸易量)现状分析(2001-2007) | 第28-29页 |
·氨纶进出口价格分析(2001-2007)贸易条件介绍 | 第29-31页 |
·氨纶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国际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| 第31-32页 |
·贸易竞争力指数水平分析(1990-2007) | 第32-33页 |
·氨纶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论 | 第33-34页 |
4 氨纶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分析 | 第34-38页 |
·自主创新水平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我国氨纶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水平 | 第34-35页 |
·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 | 第35-36页 |
·我国氨纶企业的人才培养 | 第36页 |
·自主创新水平结论 | 第36-38页 |
5 氨纶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| 第38-53页 |
·氨纶行业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创新机制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| 第38-39页 |
·氨纶产业的三种生命周期与创新水平研究 | 第39-43页 |
·氨纶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 | 第43-45页 |
·氨纶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博弈论研究 | 第45-49页 |
·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| 第45-46页 |
·氨纶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静态博弈研究 | 第46-47页 |
·氨纶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博弈研究 | 第47-49页 |
·自主创新对氨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·自主创新与氨纶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·自主创新在不同阶段对氨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自主创新对氨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关系总结 | 第52-53页 |
·自主创新是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| 第52-53页 |
·自主创新是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| 第53页 |
·自主创新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源泉 | 第53页 |
6 氨纶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| 第53-62页 |
·实证文献综述 | 第53-56页 |
·国外实证综述 | 第54-55页 |
·国内实证综述 | 第55-56页 |
·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取 | 第56-58页 |
·国际上两个著名的实证模型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的建立和变量选取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58-59页 |
·计量检验 | 第59-60页 |
·实证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| 第60页 |
·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构建 | 第60-62页 |
7 相关政策建议 | 第62-66页 |
·产业创新环境的支撑 | 第63-64页 |
·产业信息化的提升 | 第64页 |
·产业人才网络的建立 | 第64-66页 |
结束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录 | 第71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