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4页 |
目录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0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8-29页 |
·矿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| 第18-23页 |
·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·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| 第24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和试验设计 | 第30-40页 |
·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30-32页 |
·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 | 第34-40页 |
·水土流失模拟试验技术 | 第34-37页 |
·岩石风化模拟试验技术 | 第37-38页 |
·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预测技术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煤炭开采引起矿区环境变化的调查 | 第40-47页 |
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40-44页 |
·神府东胜矿区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| 第41-44页 |
·矿区煤炭开采方式与煤炭开采引起矿区环境变化的调查 | 第44-46页 |
·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方式 | 第44页 |
·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干扰 | 第44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矿区未扰动坡地土壤侵蚀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| 第47-69页 |
·模拟降雨试验条件确定 | 第48-50页 |
·设计降雨强度与降雨历时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·试验区的选择与径流小区的布设 | 第49页 |
·不同坡度、植被覆盖度、结皮覆盖度多因子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模拟降雨试验过程 | 第50-5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2-67页 |
·矿区原状土不同坡度产流产沙过程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矿区原状土不同植被覆盖度侵蚀产沙过程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矿区原状土不同生物结皮覆盖度侵蚀产沙过程分析 | 第61-66页 |
·矿区原状土坡度、植被覆盖度、生物结皮覆盖度对累积产沙的影响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矿区不同阶段弃土坡地土壤侵蚀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| 第69-77页 |
·模拟降雨试验条件的确定 | 第69-70页 |
·设计降雨强度的选择 | 第69页 |
·试验区的选择与径流小区的布设 | 第69-70页 |
·模拟降雨试验过程 | 第70-7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1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矿区砒砂岩风化速率影响机制的模拟试验研究 | 第77-8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8-7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3页 |
·结果 | 第79-82页 |
·分析 | 第82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七章 基于GIS的矿区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研究 | 第84-98页 |
·研究小流域概况 | 第84-85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85-93页 |
·基本生态单元生成 | 第85-92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92-93页 |
·预报模型模拟 | 第93-97页 |
·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生态单元类型的筛选 | 第93页 |
·权重P_i的计算 | 第93-94页 |
·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与实施 | 第94-96页 |
·小流域场降雨侵蚀模数的模拟计算 | 第96-9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2页 |
·主要结果与结论 | 第98-100页 |
·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| 第100页 |
·不足与展望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6页 |
作者简历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