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干管中污染物浓度模型的建立及多功能雨水池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6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6页 |
| ·雨水利用 | 第17-19页 |
| ·雨水中污染物浓度 | 第19-22页 |
| ·雨水池设计理论 | 第22-26页 |
| ·存在问题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| 第26-27页 |
| ·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未来发展趋势 | 第27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7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第2章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9-32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2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| 第31-32页 |
| 第3章 基于冲刷规律的浓度模型的建立 | 第32-50页 |
| ·浓度模型研究的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32-33页 |
| ·模型建立的目的 | 第32页 |
| ·浓度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基于冲刷规律的污染物输送模型 | 第33-37页 |
| ·典型冲刷规律模型 | 第33-35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| ·干管污染物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分析确定 | 第37-48页 |
| ·各个雨水口处初始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| 第38-39页 |
| ·综合冲刷系数的确定 | 第39页 |
| ·临界时间的确定 | 第39-46页 |
| ·开始收集雨水时间(弃流时间)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48-50页 |
| 第4章 城市雨水利用途径及雨水池功能定位分析 | 第50-59页 |
| ·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 | 第50-52页 |
| ·雨水的就地利用 | 第50-51页 |
| ·雨水的集中调蓄利用 | 第51-52页 |
| ·雨水池的功能定位分析 | 第52-56页 |
| ·储存生活杂用水 | 第52-53页 |
| ·储存小区所需消防用水 | 第53页 |
| ·调蓄洪峰流量 | 第53-54页 |
| ·回灌地下水 | 第54-56页 |
| ·组合多功能雨水池的可行性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58-59页 |
| 第5章 不同功能雨水池容积的推求 | 第59-78页 |
| ·生活杂用水池容积的推求 | 第59-60页 |
| ·消防水池容积的推求 | 第60-64页 |
| ·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60页 |
| ·优化措施 | 第60-62页 |
| ·消防水池的优化设计 | 第62-64页 |
| ·洪峰流量调蓄池容积的推求 | 第64-73页 |
| ·径流的计算基础 | 第64-66页 |
| ·降雨径流量的计算 | 第66页 |
| ·降雨的扣损方法 | 第66-68页 |
| ·容积计算的理论基础 | 第68-69页 |
| ·容积计算的基本方程 | 第69-70页 |
| ·水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| 第70-71页 |
| ·计算步骤 | 第71-73页 |
| ·地下水回灌水池的容积推求 | 第73页 |
| ·多功能雨水池的研究 | 第73-76页 |
| ·多功能雨水池的布置形式 | 第74-75页 |
| ·多功能雨水池设计要点 | 第75-76页 |
| ·多功能雨水池的容积推求 | 第76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76-78页 |
| 第6章 经济效益分析 | 第78-82页 |
| ·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 | 第78-79页 |
| ·小区雨水利用工程的经济性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·工程总投资 | 第79页 |
| ·年运行成本 | 第79-80页 |
| ·经济评价 | 第80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80-82页 |
| 结论 | 第82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| 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