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油田大208区精细油藏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创新点摘要 | 第7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油藏概况 | 第11-16页 |
| ·研究区构造概况 | 第11-13页 |
| ·主断裂(大安断裂) | 第11-12页 |
| ·次级断层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·油藏地质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·开发概况 | 第14-16页 |
| ·开发阶段 | 第14页 |
| ·开发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章 单层划分与对比 | 第16-25页 |
| ·单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| 第16页 |
| ·单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| 第16页 |
| ·单层划分对比的步骤 | 第16页 |
| ·单层细分与精细对比 | 第16-20页 |
| ·标志层识别 | 第16-17页 |
| ·参照层对比 | 第17-19页 |
| ·对比成果 | 第19-20页 |
| ·单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 | 第20-25页 |
| 第三章 精细沉积微相研究 | 第25-44页 |
| ·取芯井沉积微相研究 | 第25-33页 |
| ·岩相类型 | 第25-27页 |
| ·单井相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沉积相类型 | 第28-33页 |
| ·测井相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·测井相模式 | 第33-35页 |
| ·利用测井相模式解释沉积微相 | 第35页 |
| ·沉积微相的平面、纵向分布 | 第35-40页 |
| ·连井相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平面分布特征 | 第36-40页 |
| ·微相的剖面演化特征 | 第40页 |
| ·沉积模式 | 第40-44页 |
| 第四章 储层物性分布规律 | 第44-59页 |
| ·静态参数分析 | 第44-50页 |
| ·孔隙度 | 第44-45页 |
| ·渗透率 | 第45页 |
| ·定量四性关系 | 第45-49页 |
| ·束缚水饱和度 | 第49-50页 |
| ·单层油水分布 | 第50页 |
| ·驱替特征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| 第50-51页 |
| ·含水率 | 第51-53页 |
| ·产液性质的确定 | 第53页 |
| ·测井结果解释与验证 | 第53-59页 |
| ·成果检验 | 第53-57页 |
| ·部分井段处理成果图 | 第57-59页 |
| 第五章 大208 区扶杨油层储层建模 | 第59-75页 |
| ·储层建模基本原理 | 第59-61页 |
| ·储层建模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·储层随机模拟 | 第60-61页 |
| ·研究区地质模型的建立 | 第61-72页 |
| ·地层构造格架模型 | 第62-67页 |
| ·研究区属性建模与评价 | 第67-70页 |
| ·模型检验 | 第70-72页 |
| ·储量复算 | 第72-75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72-73页 |
| ·储量计算结果 | 第73页 |
| ·储量复算结果分析 | 第73-75页 |
| 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1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81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