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IS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
内容提要 | 第1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·国外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·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实践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途径的比较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思路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和理论依据 | 第18-24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8-21页 |
·开发区定义 | 第18-19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| 第19-21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·政策规划依据 | 第21-22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GIS概述及其在评价中的应用 | 第24-27页 |
·GIS 的发展历程 | 第24页 |
·GIS 在土地评价中的优势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GIS 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27-32页 |
·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| 第27页 |
·开发区区域经济地位 | 第27-29页 |
·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土地资源特点分析 | 第29页 |
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规划用地结构及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开发区土地管理绩效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5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 | 第32-5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2-3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32-33页 |
·指标的选取 | 第33-34页 |
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| 第34-35页 |
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35-42页 |
·专家咨询法 | 第35-36页 |
·层次分析法 | 第36-42页 |
·指标理想值确定 | 第42-44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| 第44-45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级标准 | 第45-48页 |
·基于GIS 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构建 | 第48-50页 |
·数据库建库流程 | 第48页 |
·数据库主体构建 | 第48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图形数据构建 | 第48-49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属性数据的空间耦合 | 第49-50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信息补充调查及完善 | 第50页 |
·数据库的应用 | 第50-51页 |
·专题图件编制 | 第50-51页 |
·数据库实时查询 | 第51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第6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结果分析 | 第52-71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| 第52-61页 |
·标准化处理 | 第52页 |
·子目标分值计算 | 第52-53页 |
·目标分值计算 | 第53-54页 |
·综合目标分值计算 | 第54页 |
·宗地切割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| 第54-58页 |
·评价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评价结果应用 | 第60-61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| 第61-65页 |
·潜力测算方法和过程 | 第61-64页 |
·潜力结果分析 | 第64页 |
·潜力应用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微观评价 | 第65-71页 |
·评价思路 | 第65页 |
·评价体系 | 第65-71页 |
第7章 政策建议 | 第71-74页 |
·规划和标准控制机制 | 第71页 |
·管理创新制度 | 第71页 |
·完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 | 第71-72页 |
·建立集约用地激励机制 | 第72页 |
·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监督机制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8-80页 |
ABSTRACT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