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目录 | 第1-8页 |
| 缩写词 | 第8-10页 |
| 摘要 | 第10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31页 |
| ·PSII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6-20页 |
| ·PSII反应中心 | 第16-18页 |
| ·核心天线蛋白CP43和CP47 | 第18页 |
| ·放氧复合物(OEC) | 第18-19页 |
| ·外周天线蛋白复合物LHCII | 第19-20页 |
| ·小分子蛋白 | 第20页 |
| ·光抑制与光修复 | 第20-24页 |
| ·PSII的两种光破坏 | 第21页 |
| ·光破坏防御 | 第21-22页 |
| ·PSII反应中心D1蛋白周转及光修复 | 第22-24页 |
| ·蛋白酶的分布、种类及其研究进展 | 第24-31页 |
| ·叶绿体基质CIp蛋白酶 | 第25-26页 |
| ·FtsH蛋白酶 | 第26-27页 |
| ·Deg蛋白酶 | 第27-29页 |
| ·Lon蛋白酶 | 第29-30页 |
| ·其他类型的蛋白酶 | 第30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6页 |
| ·RNAI缺陷型突变体的制备 | 第31页 |
| ·实验材料培养及突变体形态观察 | 第31-32页 |
| ·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| 第32-33页 |
| ·突变体生长条件测定 | 第32页 |
| ·光合电子传递活性测定 | 第32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2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测定 | 第32-33页 |
| ·热发光测定 | 第33页 |
| ·77K荧光发射图谱测定 | 第33页 |
| ·p70o氧化还原动力曲线测定 | 第33页 |
| ·基因组DNA的提取(CTAB法) | 第33页 |
| ·总RNA的提取 | 第33-34页 |
| ·RT-PCR验证突变体材料 | 第34页 |
| ·类囊体膜的提取 | 第34页 |
| ·SDS-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 | 第34-35页 |
| ·蓝绿温和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35页 |
| ·光抑制实验 | 第35-36页 |
| 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36-51页 |
| ·突变体构建及其RT-PCR验证 | 第36-37页 |
| ·突变体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突变体的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| 第38-44页 |
| ·蔗糖缺失对deg1突变体生长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产氧量分析 | 第39页 |
| ·光合电子传递链活性 | 第39-40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40页 |
| ·deg1突变体的波谱学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·蔗糖密度梯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突变体类囊体膜蛋白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·免疫印迹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高光胁迫条件下突变体参与光修复的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51-53页 |
| ·DEG1蛋白酶主要影响PSII活性 | 第51-52页 |
| ·高光强下DEG1蛋白酶参与体内PSBO降解片段降解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70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