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背景 | 第10-29页 |
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的基本概念和机理 | 第10-17页 |
·稀土离子的能级和荧光光谱 | 第10-12页 |
·有机配体和稀土离子的电子跃迁类型 | 第12-13页 |
·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机理 | 第13-15页 |
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荧光类型与发光规律 | 第15-17页 |
·影响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 | 第17-19页 |
·稀土离子电子层结构的影响 | 第17页 |
·配体和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| 第17页 |
·配体三重态与稀土离子最低激发态之间能级差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配合物环境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稀土元素的共发光效应 | 第19页 |
·稀土有机发光配体的分类及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 | 第19-24页 |
·稀土螯合物配体的分类及进展 | 第20-22页 |
·超分子稀土配合物发光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稀土发光配合物的主要应用 | 第24-26页 |
·在光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| 第24页 |
·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·在紫外线防护领域的应用 | 第25页 |
·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| 第29-41页 |
·配体的合成路线 | 第29-31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31-33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1-32页 |
·试剂的处理 | 第32-33页 |
·配体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| 第33-37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酸二甲酯(1)的合成 | 第33页 |
·9-乙基咔唑(2)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·9-乙基-3-乙酰基咔唑(3)的合成 | 第34页 |
·2,6-二(9-乙基咔唑基-3-甲酰乙酰)吡啶(L_1)的合成 | 第34-35页 |
·2-甲酸乙酯-6-(9-乙基咔唑基-3-甲酰乙酰)吡啶(L_2)的合成 | 第35页 |
·2,6-二[5-(9-乙基咔唑-3′)-吡唑-3′]吡啶(L_3)的合成 | 第35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酰氯(4)的合成 | 第35-36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酰双丙二酸二乙酯(5)的合成 | 第36页 |
·2,6-二(1-苯基-4-乙氧羰基-5-吡唑啉酮-3-基)吡啶(L_4)的合成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0页 |
·Friedel-Crafts酰基化反应催化剂的选择 | 第37页 |
·β-二酮配体(L_1、L_2)合成条件的探讨 | 第37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配体和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| 第41-57页 |
·测试仪器 | 第41页 |
·配体和中间体的物理性质 | 第41-42页 |
·配体和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| 第42-56页 |
·元素分析结果 | 第42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酸二甲酯的结构表征 | 第42-43页 |
·9-乙基咔唑的结构表征 | 第43-44页 |
·9-乙基-3乙酰基咔唑的结构表征 | 第44-46页 |
·2,6-二(9-乙基咔唑基-3-甲酰乙酰)吡啶的结构表征 | 第46-47页 |
·2-甲酸乙酯-6-(9-乙基咔唑基-3-甲酰乙酰)吡啶的结构表征 | 第47-49页 |
·2,6-二[5-(9-乙基咔唑基-3′)-吡唑-3′]吡啶的结构表征 | 第49-51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酰氯的结构表征 | 第51-52页 |
·吡啶-2,6-二甲酰双丙二酸二乙酯的结构表征 | 第52-54页 |
·2,6-二(1-苯基-4-乙氧羰基-5-吡唑啉酮-3-基)吡啶的结构表征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表征与荧光性能 | 第57-78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58页 |
·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 | 第58-60页 |
·稀土离子溶液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·Eu(Ⅲ)和Tb(Ⅲ)二元配合物的制备 | 第59页 |
·Eu(Ⅲ)和Tb(Ⅲ)三元配合物的制备 | 第59页 |
·配合物的物理性质 | 第59-60页 |
·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60-70页 |
·配合物的元素组成 | 第60页 |
·配体L_1及其配合物的IR图谱及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配体L_2及其配合物的IR图谱及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配体L_3及其配合物的IR图谱及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配体L_4及其配合物的IR图谱及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| 第67-69页 |
·热重-差热分析 | 第69-7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0页 |
·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| 第70-77页 |
·配合物Eu_2(L_1)_3·4H_2O和Tb_2(L_1)_3·4H_2O的荧光光谱及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配合物Eu(L_2)_3·2H_2O和Eu(L_2)_3Phen的荧光光谱及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配合物Eu_2(L_3)_3·5H_2O和Tb_2(L_3)_3·4H_2O的荧光光谱及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配合物Eu_2(L_4)_3·4H_2O和Tb_2(L_4)_3·6H_2O的荧光光谱及分析 | 第75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