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外反倾销实施效果评估研究--以化工产业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7页 |
·研究框架及结构安排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中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20-27页 |
·中国对外反倾销概况 | 第20-22页 |
·中国对外反倾销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增长 | 第22页 |
·反倾销的地区相对集中 | 第22-23页 |
·反倾销的行业相对集中 | 第23页 |
·反倾销对象集中于中间产品 | 第23页 |
·中国对外反倾销集中于化工产业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内部原因 | 第23-25页 |
·外部原因 | 第25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反倾销的理论依据与经济效应分析 | 第27-38页 |
·反倾销的理论依据 | 第27-30页 |
·货币和贸易差额 | 第27页 |
·幼稚产业保护 | 第27-28页 |
·对外贸易顺差 | 第28-29页 |
·战略性产业扶持 | 第29-30页 |
·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| 第30-37页 |
·贸易限制和转移效应 | 第30-32页 |
·投资跨越效应 | 第32-33页 |
·上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效应 | 第33-34页 |
·反倾销的福利效应 | 第34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对外反倾销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8-45页 |
·现有评估方法介评 | 第38-41页 |
·阶段法 | 第39-40页 |
·假设法 | 第40页 |
·COMPAS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对外反倾销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| 第41-44页 |
·评估原则 | 第41页 |
·评估对象 | 第41-42页 |
·评估指标 | 第42-44页 |
·评估标准 | 第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中国化工产业对外反倾销的实施效果评估 | 第45-65页 |
·反倾销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效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生产与就业状况 | 第45页 |
·销售与财务状况 | 第45-46页 |
·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的描述性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反倾销对进口数量的限制效应 | 第47-49页 |
·反倾销对进口单价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·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的实证检验 | 第53-61页 |
·数据来源和处理说明 | 第53-54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54-56页 |
·回归结果和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反倾销对下游产业的损害效果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数据来源和处理说明 | 第61页 |
·反倾销对下游产业影响的回归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65-73页 |
·结论 | 第65-66页 |
·对策建议 | 第66-71页 |
·企业的对策 | 第67-68页 |
·行业协会的对策 | 第68-69页 |
·政府的对策 | 第69-71页 |
·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71-73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71页 |
·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