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表目录 | 第1-12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2-15页 |
ABSTRACT | 第15-19页 |
1. 导言 | 第19-42页 |
·研究的背景、意义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1-38页 |
·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| 第21-23页 |
·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研究 | 第23-30页 |
·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 | 第30-38页 |
·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、研究方法 | 第38-4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技术路线图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41-42页 |
2. 公益林补偿理论及补偿现状研究 | 第42-55页 |
·公益林补偿的理论研究 | 第42-46页 |
·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| 第42-44页 |
·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 | 第44-46页 |
·我国公益林分布及补偿现状 | 第46-54页 |
·公益林的区域分布 | 第46-47页 |
·公益林补偿政策演进 | 第47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3.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方法—CVM | 第55-67页 |
·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产生 | 第55-57页 |
·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学原理 | 第57-58页 |
·条件价值评估法下的引导技术、可能偏差及数据分析 | 第58-63页 |
·CVM引导技术 | 第58-60页 |
·CVM可能偏差及解决办法 | 第60-62页 |
·CVM数据处理 | 第62-63页 |
·支付意愿的研究进展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4. 条件价值评估法在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| 第67-84页 |
·CVM下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的理论推导 | 第67-69页 |
·CVM下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的问卷设计 | 第69-77页 |
·基于城市居民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描述 | 第70-75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方式的选择 | 第75-76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金额的使用 | 第76-77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愿意可能产生的效果 | 第77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引导技术选择 | 第77-78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的可能偏差及避免 | 第78-79页 |
·预调查 | 第79-82页 |
·调查地点的确定 | 第79-80页 |
·广州的预调查 | 第80页 |
·福州的预调查 | 第80-81页 |
·昆明的预调查 | 第81-8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5. 公益林生态效益居民支付意愿研究 | 第84-114页 |
·正式调查 | 第84-86页 |
·问卷核心问题(以广州市为例) | 第84-85页 |
·调查样本的选择和调查实施 | 第85-86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86-91页 |
·研究区域特征 | 第86-90页 |
·数据简单描述 | 第90-91页 |
·居民支付意愿的分布及中值、平均值估算 | 第91-97页 |
·广州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及中值、平均值 | 第91-94页 |
·福州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及中值、平均值 | 第94-95页 |
·昆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及中值、平均值 | 第95-97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总经济价值估算及比较 | 第97-99页 |
·三城市支付意愿分布的比较分析 | 第99-113页 |
·按性别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99-100页 |
·按年龄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0-102页 |
·按收入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2-103页 |
·按受教育程度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3-105页 |
·按住房性质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5-107页 |
·按户籍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7-108页 |
·按职业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8-109页 |
·按环境关注度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09-110页 |
·按环境满意度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10-112页 |
·按公益林了解度分城市的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 | 第112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6. 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114-140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| 第114-117页 |
·研究变量选择及符号假定 | 第117-119页 |
·广州市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19-126页 |
·数据描述统计 | 第119-122页 |
·单变量检验 | 第122-123页 |
·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| 第123-126页 |
·福州市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26-132页 |
·数据描述统计 | 第126-129页 |
·单变量检验 | 第129-130页 |
·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| 第130-132页 |
·昆明市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32-139页 |
·数据描述统计 | 第132-135页 |
·单变量检验 | 第135-136页 |
·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| 第136-1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9-140页 |
7.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数理分析框架 | 第140-150页 |
·分析框架 | 第140-142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142页 |
·个人决策模式 | 第142-143页 |
·均衡结构 | 第143-146页 |
·补偿标准 | 第146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数理分析的应用 | 第146-148页 |
·广州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研究 | 第147页 |
·福州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研究 | 第147-148页 |
·昆明市公益林补偿标准研究 | 第1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8-150页 |
8. 主要结论与建议 | 第150-158页 |
·条件价值评估法下实证研究结论 | 第150-155页 |
·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数理分析框架及结论 | 第155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55-158页 |
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,调动居民参与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 | 第155-156页 |
·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| 第156-157页 |
·加大以森林为主体的公共设施建设 | 第157页 |
·增强环境管理部门管理能力,增加执政透明度 | 第157-1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8-168页 |
附录一:公益林生态效益居民支付意愿预调查表 | 第168-171页 |
附录二:公益林生态效益居民支付意愿正式调查表 | 第171-175页 |
附录三: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75-176页 |
致谢 | 第1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