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17-37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结构 | 第17-19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17-18页 |
| ·阶梯层次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19-24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权值的确定 | 第24-29页 |
| ·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矩阵计算权值 | 第24-26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权值的计算 | 第26-29页 |
| ·具体评价指标的确定 | 第29-35页 |
| ·通风系统环境评价指标 | 第29-31页 |
| ·通风设施安全性评价指标 | 第31-33页 |
| ·通风系统安全管理评价指标 | 第33-34页 |
| ·易发生事故情况评价指标 | 第34-35页 |
| ·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3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8页 |
| ·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的可行性 | 第37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5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及初始模型 | 第37-40页 |
| ·二级评价指标评价法 | 第40-42页 |
| ·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| 第42-43页 |
| ·等级参数评价法 | 第43-45页 |
| ·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45-47页 |
| ·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5页 |
| ·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4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48-54页 |
| ·因素评价法 | 第48-50页 |
| ·单评价指标评价法 | 第48-49页 |
| ·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| 第49-50页 |
| ·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| 第50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体系的优化 | 第50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5 金能二矿应用实例 | 第54-64页 |
| ·矿井概况 | 第54-55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 | 第55-57页 |
| ·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| 第57-61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检查表 | 第57-58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| 第58-61页 |
| ·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的应用 | 第61-63页 |
| ·比较数列和评价数列的定义 | 第61-62页 |
| ·确定评价数列和比较数列 | 第62页 |
| ·计算关联系数 | 第62-63页 |
| ·计算关联度 | 第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6 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| 附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