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矮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写名词表 | 第9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·矮杆资源研究与利用 | 第10-17页 |
·矮秆的概念与种质资源创建 | 第10-11页 |
·矮秆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水稻矮秆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| 第12页 |
·小麦矮秆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| 第12-13页 |
·油菜矮杆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| 第13-16页 |
·激素对株高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1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9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21页 |
·供试分子标记 | 第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8页 |
·田间种植与实验流程 | 第21-22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·油菜性状的考察 | 第23页 |
·油菜抗倒伏指标的考察 | 第23页 |
·油菜农艺性状的考察 | 第23页 |
·DNA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·SCAR标记 | 第24-25页 |
·SCAR标记PCR扩增体系 | 第24页 |
·SCAR标记结果检测 | 第24-25页 |
·SSR标记 | 第25-26页 |
·SSR标记PCR扩增体系 | 第25页 |
·SSR标记结果检测 | 第25-26页 |
·AFLP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总DNA的酶切与连接 | 第26-27页 |
·预扩增 | 第27页 |
·选择性扩增 | 第27-28页 |
·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| 第28页 |
·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7页 |
·F_1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及与轮回亲本的比较 | 第29页 |
·矮秆基因分子标记的证实 | 第29-31页 |
·回交后代的分子标记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对BC_1F_1代的分子标记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BC_1F_1代的前景选择 | 第31-32页 |
·BC_1F_1代的背景选择 | 第32-34页 |
·对BC_3F_1代的分子标记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BC_3F_1代的前景选择 | 第34页 |
·BC_3F_1代的背景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BC_3F_1代的性状考察 | 第35-37页 |
·BC_3F_1代的矮秆单株性状考察 | 第35页 |
·BC_3F_1代的抗倒伏性考察 | 第35-37页 |
4 讨论 | 第37-40页 |
·油菜矮秆材料DS-1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