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教士与明清之际的中西医交流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5页 |
一、明清之际中西医交流的媒介——传教士 | 第15-22页 |
(一) 传教士充当中西医交流媒介的必然性 | 第15-18页 |
1、时代背景 | 第15-16页 |
2、自身素质 | 第16-18页 |
(二) 传教士的传教策略 | 第18-20页 |
(三) 传教士作为中西医交流媒介的评价 | 第20-22页 |
二、明清之际西医药的传入 | 第22-36页 |
(一) 明清之际西医药传入的内容 | 第22-31页 |
1、脑神经学和人体构造等理论的传入 | 第22-25页 |
2、西方医疗制度的介绍 | 第25-26页 |
3、西药的传入与制作 | 第26-30页 |
4、接种牛痘术的传入与推广 | 第30-31页 |
(二) 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医药传入的反应 | 第31-36页 |
1、中医界的反应 | 第32-34页 |
2、其他阶层的反应 | 第34-36页 |
三、明清之际中医药的外传 | 第36-57页 |
(一) 明清之际中医药外传的内容 | 第37-54页 |
1、脉学、针灸学和本草学的外传 | 第37-47页 |
2、传教士对中药制作的介绍 | 第47-49页 |
3、中国人痘术的外传 | 第49-53页 |
4、其他中医知识的外传 | 第53-54页 |
(二) 西方传教士对中医药知识的看法 | 第54-57页 |
四、明清之际中西医交流的历史启示 | 第57-64页 |
(一) 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融合性 | 第57-60页 |
1、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| 第57-59页 |
2、文化交流的融合性 | 第59-60页 |
(二) 中西医在交流中地位的变化 | 第60-62页 |
(三) 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性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